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援疆系列报道之二 绽放在戈壁滩上的玉兰花
2013-06-24 16:07:49 来源:东北网  作者:赵海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援疆系列报道之二

  绽放在戈壁滩上的玉兰花——记黑龙江省援疆医生崔玉兰

 

  东北网6月24日讯(记者 赵海)从祖国的东北到西北,从繁华都市到戈壁边疆,作为黑龙江省第二批地直援疆医疗队伍中的一员,崔玉兰2012年8月从哈尔滨来到了祖国的西部边陲新疆阿勒泰地区,成为阿勒泰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她用自己精湛的医术,为当地的群众治愈了病患,送去了健康。

 
新疆阿勒泰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东北网记者 赵海 摄

  崔玉兰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特诊教授、妇产科专家。采访她的时候,她正在忙碌地接诊,来阿勒泰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工作快一年了,作为援疆医生她每天都是这样的忙碌着。援疆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专业人员少、医疗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做了三百多例妇科手术,没有一例患者转诊,为当地的群众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崔玉兰真正的开始工作以后,才深刻体会出此行的积极意义。工作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认识到了医疗援疆的必要性和对当地医疗工作的重要作用。

 
援疆医生崔玉兰(右)在接诊。东北网记者 赵海 摄

  在阿勒泰的生活、工作环境是全新的,同时,也面临着全新的考验。她所在的阿勒泰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是阿勒泰地区目前最大的一所综合性二甲医院,这里的医生工作环境艰苦,和外面交流较少,相对简陋的器械、相对落后的技术和医护人员相对有限的专业知识,导致大量病人需要去外地就诊,耗费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和费用,即使有些留下来的病人,也有很多患者没有得到最好的治疗。崔玉兰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从理论讲解到实践操作,在当地的医生中着重培养能够独立诊断、独立手术的人才。手术时,她在旁边悉心指导手术医生,使她们能够掌握术中细节、突发情况的处置,将原来需要三小时才能完成的手术,缩短至一小时。她带的学生、当地的妇科医生丁淑琴深有感触地说,“崔老师把她的医疗技术、行医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来这里援疆真正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以前自己从没做过手术,现在可以独立上台手术了”。

 
援疆医生崔玉兰(左)在查看患者康复情况。东北网记者 赵海 摄

  最让崔玉兰难以忘怀的是为一名哈萨克族牧民治病,她患有子宫粘膜下肌瘤,严重贫血,血色素只有常人的十分之一,需要手术。但所在医院没有相应的设备,患者因经济困难,无法转诊。在这样的条件下,她设法完成了当地第一例宫腔镜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患者3天后出院即可进行正常工作生活,费用也比开腹大大减少。当患者麻醉刚刚苏醒,当地医生用哈萨克语告诉她手术成功时,她露出了发自内心的欣喜笑容。

  “我记得入疆后第一例不孕症患者出院后2个月发现怀孕时欢乐的笑脸;我还记得一名复发卵巢癌晚期的患者,为她腹腔化疗后她能够进食,家属那欣慰的表情……在我从医生涯中,接受过不下百次的锦旗和表扬,没有一个可以和我现在看到的笑容相比。我迫切地感到了自己援疆的价值,感到自己知识技术的价值,做一名医生,挺好!做一名援疆医生,更好!”崔玉兰动情地表达着援疆的感受。

  每一位援疆人都有着各自的家庭负担要背负。“工作需要,就去吧”崔玉兰爱人一句特别简单的话,给予了她最大的支持。她十分清楚,家里有失能的老人需要照顾,爱人常年出差,家中的一切都需要她,但她还是选择了援疆,在那里体现着人生价值、知识价值。在远离了家乡、亲人和朋友,远离了熟悉的圈子和氛围,需要面对困难和孤独寂寞的时候,是家乡的亲人和单位鼎力支持给予她莫大的安慰与鼓励。

  “一个人可以实实在在地对社会、对他人有用,这种被认可和需要的感受,是我最珍贵的收获,援疆给了我一种有所奉献、有所作为的深刻感受,这是最令我自豪的,也使我真正地成熟起来,我发现阿勒泰真的需要我,需要我这样的医生”。崔玉兰用最质朴的话语表达着对援疆工作的热爱。

  

 

责任编辑: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