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名师解析中考化学试题:涉及社会热点体现化学与生活融合
2013-06-25 23:26:43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25日讯 (记者 王蕊) 25日,哈尔滨市2013年中考第一天的考试内容结束。那么今年的试题难易程度如何?化学题又有何新的立意?带着这些疑问,19时许,东北网记者采访了哈工大附中化学教研组长、市骨干教师林力,为考生解析中考化学试题。

林力老师。

  林力认为,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难易度基本与2012年中考和2013年哈尔滨市调研测试难易度持平。试题注重基础,联系生活实际,没有偏难怪题。试题的情境设计新颖独特,能从学生的身边实际出发。如第1题以哈尔滨西客站题材考察材料问题,一些非选择题以水污染的防止和汽车尾气等素材编题来源于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有亲切感。

  注重“双基” 增加灵活题型

  试题尊重教材,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注重实验能力考查和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试题内容科学,问法明确,难度和区分度设置合理,尤其是今年试题涉及教材中的基本实验最多,考查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对实验的分析、装置图的绘画、对实验的评价、用理化知识解释实验现象等诸多方面。不仅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试题不仅重视考查结果,也重视学生对过程的理解和分析。

  关注社会热点 紧密贴近生活

  试题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有时代感。以汽车尾气污染物为题材,编写出了一道有关联系社会热点的问题,及其考察学生防止尾气污染的措施,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保护水资源的方法(节约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为题,编写了分类题。试题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在一定情境下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通过问法的改变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一些非选择题上通过一些问法的改变,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增加试题的区分性,比如实验探究题以碳酸钠、氯化钡、硫酸钠、盐酸四种溶液的区分为素材,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来进行作答;计算题以湿法冶金为素材,其中一问是确定原来矿物的质量,通过这样一些有变化的问法,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设计平稳且有区分度

  试题设计的由易到难,思维不断加大但比较平稳,计算题在计算上没有设置障碍,如果化学的知识可以理解,解决起来并不困难。理化综合题有一定难度,是本套试卷中容易丢分的一道试题。试题是以教材中氢气燃烧的实验为素材,考察学生对实验现象的预期和描述。以及用压强、物质的化学性质等解释实验现象,既考察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又对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表达完整性进行考察。

  林力认为,整套试题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既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又能体现选拔及检验毕业生学业水平的功能。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