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30日讯(记者 张锐)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兴安岭新林区碧洲镇(场)党委不断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方法,结合招商引资、产业发展、资源管理、服务民生等工作,创新了富民党建“四+四”活动载体,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两个作用”,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支部+协会”,引领群众共同致富
为切实解决种养殖户分散经营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大兴安岭新林区碧洲镇(场)党委采取了“支部+协会+基地+产业大户”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助推特色产业发展,促进职工群众致富。
由支部指导协会完善机制、规范运行,使之不断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各产业协会依托基地,把产业大户聚集起来,统一规划产业用地、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扶持政策、统一价格销售等,为种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实现特色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同时,建立党员、会员带小户、带散户,帮助困难户的帮扶联户机制,党员和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全镇共选树党员致富示范户12个,协会会员帮扶36名困难群众实现了脱贫,带动164户职工群众参与到创业致富工程中来,户均增收6000元。
“干部+项目”,推动重点工作完成
大兴安岭新林区碧洲镇(场)党委实行了领导干部包保重点项目制,将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逐一细化分解,责任落实到每名党员领导干部身上,推动各项重点工作的完成。
镇(场)长张英奎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争取资金扶持,向省老促会争取资金10万元,硬化了主街道500延长米;西伯利亚红松景观林建设项目在地区科技局立项,争取资金30万元,实施了抚育和美化工程,共铺设沙石路2公里,抚育红松林29.8公顷,栽植红松7万株,建成了全国独有的西伯利亚红松人工林观赏区。在改善民生环境方面,副镇长张忠远带领职工群众集中整治环境卫生,节省人工费10万元,帮助41户居民迁到楼房,完成平房改造25000平方米;副镇长张志权整合社区资源,创办了集职工读书、娱乐活动、科普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实现资源共享。
“党员+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大兴安岭新林区碧洲镇(场)党委坚持“便民、利民、惠民、为民”的原则,采取一名党员联系服务一名群众的方式,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使党员人人有作为,群众家家得实惠。
大兴安岭新林区碧洲镇(场)党委在党员中开展了“群众致富我铺路,党员带头促民富”活动,党员帮助群众找路子、选项目、学技能,带领群众创业致富奔小康。同时,新林区碧洲镇(场)党委还设立了党员先锋岗10个、党员责任区12个,建立了党员、青年、低保等志愿者服务队6支,及时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居民贾国财的儿子患联系治疗精神病,并将其纳入低保,缓解贾国财家日常的生活压力。其中,在职党员与群众结成38对帮扶对子,为孤寡老人、工伤职工等义务献工200人次;为社区爱心超市捐赠衣物、日用品300件,捐款6000元。新林区碧洲镇(场)党委还采取“人对人、面对面”的走访形式,宣传政策法规、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委员+支部”,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新林区碧洲镇(场)党委建立了党委委员党建联系点和党建工作包保责任制,从基层做起,从支部抓起,让每个支部都“强”起来。按照《新林区基层党建百分考核标准》,党委委员指导各支部自查自评、定准等级,党委委员再结合查找出的问题,指导各支部制定整改方案,全程跟踪督办落实。通过与支部党员座谈交流,分析支部特点、党员状况,党委委员为每个支部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活动载体,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如,在管护党支部开展的“保护生态我先行、林下经济人人抓”活动中,支部党员邹国良带头养殖黑木耳6万袋,带动5名管护队员发展林菌、林果经营;在派出所党支部开展的“创优质服务,争服务先锋”活动中,党员利用双休日深入到居民区刨冰池、扫巷道,清理残冰积雪29车;帮助种养殖户拌料、接菌18次,得到了群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