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泰来县培绿巨变:黄沙变绿海 林农成庄主(图)
2013-07-02 13:58:04 来源:东北网  作者:侯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2日讯(记者 侯巍)今年6月17日是第十九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黑龙江省主题是“遏制荒漠化,发展沙产经济”。日前,记者随宣传报道组走进沙区重县泰来,一同感受庄园式治沙带给沙区百姓的变化。

水草丰茂的泰来县。东北网记者 侯巍摄

  昔日大沙滩 今日绿庄园

  初到泰来,“田成方,林成网”的景象与昔日风起沙扬的沙区重县形成鲜明对比。

豆海小区四周的网格林。东北网记者 侯巍摄

  “这些树木已经有20多米高了,有12年树龄,防护明显。”在泰来县豆海高效庄园治沙小区内,泰来县林业局副局长刘利明指着3排成行的杨树说。

  据了解,泰来县豆海高效庄园治沙小区是由省政府立项、国家投资的生态建设项目。开发前曾是一片滚动沙丘,严重威胁百米内的齐齐哈尔至白城的公路、铁路交通。泰来县为有效治理这片沙丘,探索了治沙造林新模式,以农户为单位,在承包的沙地上建造以网带片的治沙林。

尚国森在侍弄树苗。东北网记者 侯巍摄

  在豆海沙区庄园主之一尚国森的家,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让人感受到了夏日里的清凉。他告诉记者,2001年他和32户村民一同来到这里,栽树,打井。“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沙漠,处处是大沙滩,春天一刮风,今天走过的路,明天就没有了,屋里炕上都是沙子,窗户都不敢开。”


  沙产经济凸显树林变身经济林

  在泰来县江桥蒙古族镇艾伦村沙地综合治理利用小区,19000亩的樟子松林长势良好,碗口粗的樟子松散发着阵阵的清香。

红松松果。东北网记者 侯巍摄

  “这些樟子松与红松嫁接,现在已经开始结松果,一万多株的松树每棵结20个果,每一个红松果能卖10元钱,真是一本万利。”种植樟子松既防风固沙又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让艾伦村支书刘文革喜上眉梢。

樟子松树林。东北网记者 侯巍摄

  近年来,泰来县先后对沙带进行集中治理,以平均每年2万以上的速度推进治沙造林,全县共营造万亩片林5个、千亩片林48个,百亩以上片林500个。截止2011年末,全县有林地面积达7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4%。通过大规模防沙治沙,泰来县沙区生态环境已明显改善,沙区经济发展迅速,树林变身经济林,成为沙区百姓致富的一大法宝。

  新闻链接:泰来沙地属科尔沁沙地延伸部分,是全国第14号沙地。境内有6条大沙带,沙漠化地表形态面积374万亩,全县80%的人口生活在沙带上。1996-2000年的五年间,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了5万亩,每年沙化速度达1万亩。2000年以前,每到春季,风起沙扬,侵吞草原的现象经常发生,全县每年因此而毁种的沙田面积在20万亩以上。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