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3日讯 今年,同江市把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作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任务,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铺路架桥。
这个市对农业新技术极为重视,水稻大棚集中育苗、旱育稀植、大豆垄三栽培、玉米通透栽培等农业新技术推广达到26项,农业新技术推广到位率达到95%以上,优质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100%。
同江市实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实施了国家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和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国家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162万元,改善了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办公环境和工作手段,增强了为农民服务的能力;全市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总投资130万元,筛选推广了主导品种大豆7个、玉米6个、水稻5个和主推技术26项,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510户,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3处,培育基层农技人员180人,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两年来,同江市为了加速构建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通过实施农业科技转化载体建设工程,推进两大载体建设。看重专家指导,借助深入开展合作共建活动,与有关科研院所、农垦的国家和省级农业专家协调对接,分产业实施农业专家指导,在新品种引进、重大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进行把关。培育示范户带动。为鼓励示范户使用推广农业科技的积极性,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投入资金达130多万元,以物化补贴的方式,对科技示范户和科技明白人发放化肥80多吨、良种800多公斤、农药7300公斤、叶面肥11吨、大豆根瘤菌100多件等。示范户带动了周边的农户,建设玉米高产创建田2.07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田7.81万亩、大豆高产创建田2.06万亩。
为解决好长期困扰农技推广工作“最后一公里”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难题,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完善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这个市组织市、乡两级农技推广部门50名农业科技人员担任技术指导员,每人联系10个科技示范户,要求每个科技示范户幅射带动周边10至20个农户,累计联系培育500个科技示范户,幅射带动5000多个农户。每个技术指导员全年进村入户时间不得少于100天,使科技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农产品单产、总产两项指标比前三年平均水平提高10%以上,单位产量节本10%以上。
同江市为把新技术新品种加速入户到田,规模覆盖,通过实施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工程,突出示范引带,建设先进科技成果展示示范基地,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建设。
这个市高起点建设农业科技示范体系,结合开展场市合作共建,学习借鉴农场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理念,按照农时、标准、管理与农场“三同步”的要求,完善“三带、十区、百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建设,即沿3条国省公路建设3条标准化种植示范带、在10个乡镇建设10个面积不小于1500亩的科技示范园区、在100个村建设100个面积不小于150亩的科技示范田。
在省投项目的基础上,同江市政府自筹资金2300余万元,在向阳镇建设了同江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完成了800吨智能化水稻浸种催芽中心、高标准高骨架水稻育秧大棚140栋建设任务,2012年3月27日投入使用。投入生产的水稻种子催芽基地17个,水稻芽种生产总量可达2800吨,建设标准化育秧大棚1.5万多栋。高水平建设了试验示范基地,依托种田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结合产业布局,分别在青河乡、三村镇、乐业镇建设了玉米、大豆、水稻等3个高水平的试验示范基地,实现了高素质农民、先进适用技术、配套基础设施、增产增收效果“四位一体”集中展示。
同江市还实施了农业科技培训工程,从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农业科技之冬暨科普之冬活动,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集中与分散、媒体讲座与现场观摩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农业科技培训。通过大规模进行农业科技培训,达到每户有1至2名科技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