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5日讯 记者从4日召开的市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上获悉,近期连续降雨导致哈市汛期提前,7月初就已经进入汛期,比往年提前了半个月左右。目前,全市已有40余万亩农田受淹,近6000人口受灾。会议对全市防汛工作进行了部署。
一周内市区降水量超110毫米
一周以来,我市出现连续降雨天气。6月26日至29日,尚志、延寿、五常骤降暴雨,其中五常杜家镇最大降水量达118毫米,尚志珍珠山乡最大降水量达91.8毫米。
6月28日8时至7月3日11时,市区降水量达111.8毫米,阿城达164.2毫米,双城达到151.9毫米。受强降雨影响,龙凤山水库水位超汛限水位1.67米;二龙山水库水位超汛限水位0.73米;红星水库水位超汛限水位0.26米。根据各区、县(市)统计上报数据,阿城、五常、尚志、延寿4个区、县(市)受灾较重,大约40余万亩农田受淹,受灾人口近6000人。
从6月28日到7月4日上午,我市主城区平均降水量大约为118毫米,而我市主城区年平均降水量大约为478毫米。也就是说,前一周我市降水量为平均全年降水量的四分之一。
储备防汛物资加固险工弱段
面对严峻汛情,我市各部门积极应战。截至目前,已完成堤防险工弱段消险加固75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6座,为全市江河水库安全度汛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我市加强了防汛队伍的建设,在原有基础上,新组建了民兵预备役、水利施工队、机械运输队等37支各类专业抢险队,并成立了由68名专家组成的决策专家组,提高快速应对能力。
目前,我市已经储备了必要的防汛物资,共储备抢险袋331万条、救生衣6000多件、中小船只203艘。确定城市防汛抢险备用土源19处等。
视频联网监控城市内涝
为加强市区内防汛工作,我市正在将公安部门的天眼工程和城管部门的数字化城管指挥系统与防汛指挥部会商视频系统进行联网,并将把主城区作为防内涝工作重点,对低洼地带、地下通道、在建地下工程等重点部位的临时排水措施进行重点监控,保证排水通畅。本月中旬,我市还计划进行一次城区防内涝演练,确保发生强降雨时,不出现交通瘫痪、人员伤亡。
针对今年极端性降水出现的可能性偏大的情况,全市各级防汛部门开始24小时防汛值班。同时,加快建设江南钢闸板库和江北防汛抗旱物资仓库建设,力争8月底主体工程完工,年底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