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5日讯 “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加快推进蔬菜基地建设,不仅要让全市老百姓吃上绿色、生态、健康的蔬菜,还要让农民兄弟的腰包鼓起来!”这是记者参观完太保满源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后的切身感受。
近日,在一个风和日丽、天高云淡的日子,记者在四方台区农委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太保满源绿色有机蔬菜基地,一顶顶白色塑料大棚整齐地排列田间,一眼望不到头;大棚内,一垄垄绿色蔬菜“沐浴”着暖湿气流,新鲜的黄瓜、小辣椒、香瓜等果蔬一应俱全。作为我市“菜篮子”民生工程项目实施点之一,目前已投资1000多万元的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通往基地的水、电、路和建好并投入使用的高标准钢架大棚赫然呈现在市民面前。基地菜农孙作海说:“大棚蔬菜基地建起来后,因为是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市场前景肯定好。”
据了解,该蔬菜基地计划建设大棚160栋,温室50栋,目前已建成大棚86栋、温室26栋。主要种植西红柿、彩椒、草莓、香瓜、黄瓜、尖椒等20多个品种。另外,还在基地交通便利的地方,规划建设一块占地40亩的一个生态观光采摘园,种植可观赏又可食用的特殊品种蔬菜,预计2014年进入生产,到时候每个大棚带来的收益都将十分可观。
随后,我们又到大棚里面参观。外面阳光明媚,大棚内却是绿色盎然,生机勃勃。孙作海热情地摘下大棚内种植的黄瓜让我们当场品尝。一边摘一边解释说:“这是不打农药的,绿色健康,摘下来就能吃,在外面很难买到。”
在大棚内待了不一会儿我们头上就出汗了,相机的镜片都模糊了。工作人员介绍,大棚内最高温度能达到37度,他们通过科学的合理利用,营造出适合蔬菜生长的环境。
对于蔬菜种植业的发展,身为中华村委会主任的孙秀保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蔬菜种植业要发展,必须从技术、管理、思想三方面上想方设法突破这些制约。在技术层面上,农技人员要多了解新技术,以便及时向种植户们传授,同时要实现更大的机械化耕作。在管理上,要加强对散户的监管力度,确保蔬菜产品的品质。在思想上,要打开思路,注册一个名号响亮的商标,生产有机蔬菜,并对一部分蔬菜进行深加工后再销售,以取得更大的利润。对于这三方面的突破,孙秀保信心十足。他说,再花上几年的时间,满源蔬菜基地肯定能够实现这些突破,成为一个拥有特色和高品质的蔬菜基地。
“尽管我市蔬菜基地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当前工作仍面临着一些难题,诸如蔬菜基地基础设施较差,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还未完全到位……”区农业局局长段炳文一语道破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影响蔬菜基地建设力度上的不足。
如何打掉“拦路虎”,据段炳文介绍,区里将采取利用抓好城区保障性菜地建设、加强蔬菜基地生产能力建设、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强质量安全生产监管、建立完善蔬菜市场营销体系、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等6项措施,加快推进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
为了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抓好蔬菜产业发展,我市还将支持指导蔬菜基地乡镇逐步有序地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合作社为社区、学校、大型超市、食品企业等直供蔬菜和发展订单式生产,支持公司、业主、合作社进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登记注册。各区县财政安排落实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蔬菜生产、流通、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信贷支持,对新建大棚设施、良种推广、农超对接、蔬菜直销等环节,按照不同的标准给予适当补贴,重点扶持保障性菜地的家庭适度规模经营专业大户。
如今,太保满源绿色有机蔬菜基地还在继续建设发展,多元化经济的发展开展得如火如荼。今后,他们还会继续努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生态和科技相结合,让更多的人吃上绿色放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