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7月6日讯 哈市近期微信圈内转发的许多“本地事件”均被证实为虚假信息
这些微信传言
你信了吗?
亲,转发时最好能先核实一下哟
当下,微信成为风行的一种聊天方式,而且一些服务信息、救助信息被及时转发,更被许多网友誉为“正能量”。然而近段时间,随着微信圈内转发的本地事件越来越多,一些真假难辨的信息被广泛传播,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哈市警方表示,最近微信上许多“本地事件”均属传言,希望转载者对此类信息慎重核实,一旦造成严重后果,转载者还将可能受到法律制裁。
近期微信三大传言均无据可查
●微信传言一:
“小孩坐副驾,记6分罚300元等交通新规7月1日实施”
求证:记者从交警部门得知,该条信息是传言,类似帖子已经出现过“5月1日实施”等多个版本。
●微信传言二:
“哈尔滨市工电路上,坤鹏修理厂附近有撞车党,请大家小心……”
求证:记者分别从哈市警方和交警部门了解到,目前尚未接到相关报警。警方提醒市民,遇到撞车党第一时间报警,并可要求进行全面车辆检测。
●微信传言三:
“哈市抗洪抢险紧急通知,哈市遇50年一遇大雨,市区有28处易涝点……”
求证:记者分别从哈市水务部门和哈市排水集团了解到,此传言非政府部门公开发布信息。
-警方详解
“永不被电子眼拍照的方法”漏洞百出
最近,一条名为“永不被电子眼拍照的方法”微信疯传,内容大致为:“电子眼路口在警戒线前后埋有感应线圈。如开车压线,照了第一张,不要动,一动会触发线圈照第二张照片。一般取证照片第一张是前轮过警戒线;第二张是后轮过警戒线;第三张是对面路口警戒线。三张齐备才会收到罚款通知,因此只要停在对面路口停止线外都可免罚。而车牌第一个字母后的小圆点是稀土做的,用于电子眼对焦……”5日,省交警总队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说法均不可信。
●漏洞一:三张照片齐备才会收到罚款通知?
解读:照片数量不是“定罚”依据
首先,不是所有电子眼都是根据地埋线圈来检测;其次,按照公安部规定,“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应记录机动车闯红灯过程中两至三个位置信息以反映机动车闯红灯违法过程。第一个应能清晰辨别闯红灯时间、车型、红灯信号、机动车车身未越过停止线;第二和第三个应能清晰辨别闯红灯时间、车型、红灯信号和整个机动车车身已越过停止线并在相应红灯相位继续行驶”。因此,按标准两至三张照片便可作为处罚依据。就是说,第一张照片反映车身未越过停止线(含骑压停止线),第二张照片反映整个机动车车身已经越过停止线,即按照“闯红灯”处罚。
●漏洞二:车牌上小圆点是给电子眼对焦的?
解读:号牌已是反光材料对焦非常容易
号牌非常醒目,白天非常容易对焦;而且号牌是反光材料做的,晚上遇到闪光灯,牌照号码也清晰可见。而且,大面积对焦比对焦一个点,照得更清晰。
●漏洞三:红灯亮后两秒钟电子眼才启动?
解读:电子眼可人为控制几秒钟不定
电子眼可以人为控制,并非都是过了两秒钟电子眼才启动。电子眼有延时主要是为了避免误拍,让车主有个缓冲期。但车主为了抢这段时间抢红灯非常容易撞上行人或在高速上撞车。
●漏洞四:电子眼仅监控一个车道?
解读:整个路口都能覆盖
电子眼监控设备,一般隔路口有点远,所以整个路口都能覆盖,而且安装时都进行过测算和实验,对所有车道都能够监控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