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7月11日讯 从6月28日开始,齐齐哈尔市出现强降雨,致使讷河、龙江、依安和梅里斯、昂昂溪等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截至7月10日,受灾人口达22.7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324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4.46万公顷,绝收面积3.04万公顷,倒塌房屋649间,严重损坏房屋4386间,直接经济损失9.17亿元。
针对各地出现内涝容易引发农作物病害发生和蔓延,齐齐哈尔市抓住当前晴好天气有利时机,加强田间作物管理,力争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
受灾县市区加快农田排涝进度,组织干部群众全力投入到农田排涝工作中,充分发挥临时泵站、排涝设施、机械的作用,抢挖排水沟,快速排除农田积水,减轻内涝对作物的影响。对损毁棚室等农业设施,组织农民及时进行修复,确保秋冬棚室生产不受影响。
同时,各地加强作物田间管理,全面落实各项抢农时、抗灾害、夺积温、促早熟的技术措施,实现秋霜早防,大豆采取喷施叶面肥、喷稀土、人工摘除大豆顶心等措施,玉米采取喷施叶面肥、疏穗等措施,水稻通过科学灌溉、施肥、消除杂草等措施,促进早熟增产。做好病虫害防治,以玉米螟、水稻二化螟、稻瘟病、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大豆菌核病等病虫害防治为重点,深入宣传监测预报,及时统一防治,减少病虫害损失。
全力开展抗灾自救,组织受灾农民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弥补损失。组织灾区群众发展畜牧业生产,从事捕涝、运输、商饮服务、山产品采集、编织、建筑等多种经营措施,多渠道弥补种植业损失,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降低受灾损失。
责任编辑: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