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2日讯 (记者 张锐) 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木材大幅度减产,林区独木支撑的格局难以为继。为了让林区职工群众有活干、有饭吃,让“木材减下来,林子养起来,职工富起来”,一度以木材为主要财源的迎春林业局把目光从“大木头”上转移到了“东北黑蜂产业”上,迎春林业局用“林”与“蜂”的和谐共生,走出了一条林区发展的新路。
养蜂户刘大姐养殖的黑蜂。东北网记者 张锐 摄
养蜂户刘大姐说,“今年家里一共养了260箱黑蜂,这200多箱黑蜂可够老两口忙活一阵子了,在林业局哪儿有什么树种,什么时候开花,自己都一清二楚。”当然,树木是养蜂人最关心的了,用养蜂户的话来说,现在碰坏个枝丫都心疼,采朵花都不舍得。刘大姐说,与之前养殖黄蜂相比,养殖黑蜂收入增加不少。黄蜂只采集大蜜源,而东北黑蜂不仅善于采集流蜜量大的蜜源,而且能利用零散的蜜源。过阵子过了椴树花期,我们就会拉着蜜蜂去寻找新的蜜源……
现在越来越多的林区职工从伐木人变成了养蜂人、护林人。五泡林场的顾晶以前是伐木工人,从1999年开始养殖黑蜂,可以说是林区内最早的养蜂户了。顾晶说,以前在山上伐木,日子过得并不充裕,尤其是天保工程实施以后,木材大量减产,可是没想到养殖黑蜂却让自己的日子红火了起来。以前把蜜卖给收购商,价钱被压得很低,自从林业局建立了蜂产品加工厂,我就与林业局签订了长期的合同,打下来的蜜也不愁没销路了,而且林业局给出的收购价格也很合理,平均每年能赚到10万块钱左右。以前,林场职工把养殖黑蜂当成“副业”来干,由于黑蜂产品品牌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林场职工加入养蜂到的行列,有的更是将原来的“副业”变成现在的“主业”。
1997年在东北饶河建立起国家级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乃至亚洲为保护蜜蜂蜂种建立的唯一的国家级保护区。而迎春林业局正处于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林业局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大力发展黑蜂养殖。目前,已建立了6个养蜂示范基地,在17个林农场建造了越冬保温房和养蜂房,在产业园区内建设了5万平方米的蜂产品加工基地,开发蜂蜜、蜂王浆、蜂胶、蜂花粉等系列蜂产品。东北黑蜂陆续获得国内国际多项殊荣,黑蜂椴树蜜、蜂胶等系列产品作为真正地东北大森林产品也逐渐被国际市场所认可。
在蜂产品加工项目的带动下,全局林农场职工纷纷加入到养蜂的大军中,全局养殖规模迅速扩大。蜂群数量成倍增加。目前,林业局内养蜂户由原来的不足55户,蜂群不足6000群增加到309户、30000群,养蜂业也成为了林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支柱。
林区的发展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迎春林业局成功转型之后,迎春人踏上致富之路。职工工资水平明显提升,工资水平保持在森工前列,职工工资收入年年都有提高。林区的变化不仅仅是职工的收入提高了,林业局也投入大笔资金着力解决百姓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林区职工纷纷表示,现在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日子一天比一天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