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就业
搜 索
"逃兵"闪伤求贤企业 HR:新人不能吃苦眼高手低离职率高
2013-07-26 07:24:49 来源:生活报  作者:宋菲 张洁 王伟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赵博/制图

  生活报7月26日讯 今年我省共有高校毕业生22.7万人,截至7月23日还有6万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而在我省提供的以民企居多的20多万岗位中,却有大量岗位被剩下。一边是急需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一边是求贤若渴的企业,可这个本来应该平衡的天平却失衡了。在这个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日子里,记者走访了求职者与求贤若渴的企业HR(人力资源专员),听听他们的心声,力图找到致使天平失衡的真正原因。

  -求职者苏娜:

  毕业五年

  辞掉10份工作

  “做文员办公室人际关系太复杂,做业务员没挣到过一笔提成,还是骑驴找马吧!”

  19日,记者在省人才大市场遇到了前来找工作的苏娜(化名)。一周前,26岁的她刚刚辞掉了自己的第十份工作——一家小私企的人事专员,理由是“就是打杂的,端茶倒水什么都要做,还要看老板的脸色做事”。

  苏娜是哈市一所省属院校中文专业的毕业生。2011年7月走出大学校门前,她已经找到了工作,到一家私企做办公室文员。但她干了一个月就辞职了,因为“办公室人际关系太复杂,说话都得在脑子里转三圈”。随后,她当过售楼员、干过保险、做过业务员等,可是却没做出业绩,也没挣到过一笔提成。她觉得还是坐办公室稳当,于是又转回文员、行政,可是也没有干长过。记者问她这次是不是明确了想找什么样的工作,她说:“还是骑驴找马吧!”

  -HR们的苦恼

  ●苦恼一:新人不能吃苦眼高手低离职率高

  在现在的招聘中,工作是否能有稳定性,成为人事经理们招聘人才的重要标准。

  采访中,多位HR表示,应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流动性较大已成为业内共识。步步高电子销售公司人力资源经理王丽娟已连续6个月“坐镇”哈市各个人才市场,因为今年要招聘的40名销售代表还没有招满。这个职位以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主要招聘对象,但是“一边往里招人,一边有人往外走,有的人甚至工作不到一周就跳槽了,不到半年就会流失掉一半的人。”

  不仅是应届毕业生离职率高,工作三年的员工跳槽率也很高。葵花药业集团招聘经理关玉楠说,公司2010年招聘近20名管理培训生,包括本科生和硕士,现在仍留在公司的仅剩下30%,以硕士居多,因为硕士从事研发岗位,“看着体面”。

  哈尔滨大众肉联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孙继武在招聘时,优先考虑来自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更珍惜工作的机会。

  孙继武从事人事工作近十年,她认为大学毕业生的吃苦能力明显下降,眼高手低的人越来越多。由于生产需要,生产车间的温度常年在十多摄氏度左右,烟熏炉附近温度要更高一些。“实习生刚来时都充满热情,可过不了五天,都会抱怨吃不消、受不了。此时就需要人事人员及时引导,稳定学生情绪。”孙继武说。

  葵花药业集团招聘经理关玉楠也认同这个观点。据其讲,在该集团下辖生产企业中,本科生稳定性更差一些。车间工作辛苦,有的大学生认为这是工人的工作。“这个岗位有的是老工人工作了十几、二十年才能坐上来的,而应届生因为有学历,一毕业就坐到这儿了,还在抱怨。”

  调查报告:2013年6月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33%的2012届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有过离职,其中98%系主动离职,其最主要原因是“觉得个人发展空间不够”。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离职率,要显著低于从事与专业无关工作的群体。

  ●苦恼二:新人频频面试爽约或签约后毁约

  省人才大市场经理姜禹表示,面试爽约和签约后毁约是诚信意识淡薄的表现,这和应届毕业生缺乏自身的准确定位有很大关系。

  另外,大学生的面试爽约、签约后毁约等不诚信问题也令HR们头痛不已。圣诺生物科技公司人资专员侯先生说,“一般会有过半的应届毕业生面试爽约,我们也曾给不来参加面试的求职者打电话询问,得到的答复很多都是‘和某某公司的面试时间冲突了,所以不能来了’。甚至有一位求职者告诉我们当天他‘拉肚子了’,当问他能否第二天来面试时,他却又说家里有事来不了。”

  签约后毁约对企业来说,后续需要处理的问题更多。“一名大学生毁约时带来了一张学校下发的规定,上面写着,如果考上研究生或公务员,毁约可以不收违约金。有的甚至直至上岗前一天才通知我们不能来上班。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现在都会做出预案。”关玉楠说。

  调查报告:前程无忧今年发布《应届毕业生面试爽约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对2300多家企业调查后发现,近两成雇主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都面临着超过75%的面试爽约率。

  ●苦恼三:所学难以致用应届生上岗需培训半年至一年

  “学校里的职业生涯规划是理想化的,和现实的社会是脱节的。理想主义不能支撑在实际工作中个人的发展。如果靠大学期间的规划,那么工作肯定是不稳定的。”关玉楠说,因此现在在大型企业中,职业生涯规划成为应届毕业生入职后的重要一课。

  学校的理论学习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还是有差距的,因此进入企业的应届生不能直接上岗,常需要半年到一年的培训期,然后竞聘定岗。

  哈尔滨大众肉联有限公司已成为雨润集团的一个大学生培养基地,25日将迎来在集团完成军训归来的100名新招收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这些大学生要在公司的生产一线实习三至六个月,然后参加岗位竞聘,竞聘上岗。总经理助理孙继武说,在实习期间,由公司的老师傅传、帮、带,今年还在有生产师傅带领的同时,配上未来岗位上的专业师傅。

  在黑龙江正大实业,今年招聘的300名应届毕业生也要参加半年的培训。人力资源部经理李楠说,这些新人将经历多轮考核淘汰。“我们的快速密集培训,就是希望大学毕业生快点从校园人转变为职业人。实习期的实习生没有产能,基本不劳动,就是在公司培训。半年培训期,企业为每名新人要投入一万多元的补助和食宿,培训没有算钱,因为是自己组织进行,占用的是工作人员的时间成本。”

  调查报告:前程无忧人力资源调研中心发布《2013应届生调研报告》显示,应届生人均招聘成本近几年不断增长。2013年应届生人均招聘成本将达2661元/人,同比增长3.6%。

  -职业规划专家:

  企业更青睐

  职业精神可嘉者

  我省从事多年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全球职业规划师戴岩表示,出现求职难、招聘难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折射出大学生能力结构与用人岗位不匹配、大学生期望值与实际值不匹配的双重问题。

  “中国的大学教育求全、求大,不求专,与现实的社会需求不相符。”戴岩认为,能力结构与用人岗位不匹配是中国的教育体制出现偏差。学生在大学期间获得的知识理论性太强,实践知识少之又少,致使学生毕业后能讲出理论却做不出来,而国外学校更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一毕业就有能力去企业就职。

  此外,大学生的期望值与实际值不匹配则是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产生偏差。“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总想着一进入岗位就要个一官半职,总把自己当做精英看待。但是现在大学本科生的价值较十几年前相比大幅缩水,如今的大学教育越来越倾向于大众教育。”戴岩认为,正是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导致了理想与现实的错位。

  企业招聘难是用人单位招聘门槛太高吗?戴岩解释说,现在的用人单位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它们的生存也受到很大压力。这些企业往往资金不雄厚,需要一些马上就能上手的新员工,没有太大的能力、更多的精力培训新人,如果应聘者没有能力胜任,那么就会被拒之门外。“但是,并不是说应届毕业生就找不到工作。那些虚心、肯吃苦耐劳、职业精神可嘉的学生还是会被企业录用。”戴岩随即表示,现在的大学毕业生都是“90后”,个性很强是这代人的特点,由于刚步入社会,还未完全脱离父母的羽翼,求职中会出现迟到早退、随意离职、不负责任等现象,这些都是大学生求职的诟病。“克服了这些问题,即使能力稍差,也会找到不错的工作。”戴岩说。

  最后,戴岩建议在校大学生和正在求职的同学,一定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规划,“只有热爱才能干好。”求职目标明确后,知晓自己离目标相差多远,应该提升哪些能力,这样进行“目标倒推”,最终一定能找到理想工作。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