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舌尖上的“绿色食品盛宴”
2013-07-30 08:36:40 来源:大庆网  作者:于明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30日讯 在大庆,您可以享受到舌尖上的“绿色食品盛宴”。大庆这片沃土,盛产优质小米、杂粮、大米,有非转基因大豆油、玉米胚芽油,还有国内行业领先的伊利乳制品和金锣肉制品,棚室里结出了品质一流的火龙果、牛奶番茄、提子、葡萄和有机蔬菜……

  日前,记者从市工信委了解到,我市共有食品企业362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5户。在这些企业中,杜尔伯特伊利乳业公司销售收入超20亿元,大庆乳品厂公司、大庆金锣肉制品公司、天泰生化科技公司、林甸伊利乳业公司销售收入超5亿元,黑龙江省天源食品有限公司等24户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

  大庆天圜公司的“日月星”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有9户企业的注册商标为省著名商标,有23户企业的注册商标为市知名商标。食品行业中,省级名牌产品企业达到17户。截至目前,全市获得三品(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标识的产品有480个,其中绿色食品63个、有机食品28个、无公害农产品389个。

  据了解,去年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为312亿元,其中绿色食品产业经营收入达245亿元,占78%。而就在5年前,绿色食品产业经营收入还不到百亿。

  我市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拉动,大项目是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的动力源泉,而大刀阔斧地上项目,意在培植龙头企业,并通过龙头企业实现初级农产品精深加工,打绿色品牌,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在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我市还根据区域的资源优势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如今,杏山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德力戈尔园区、大广绿色食品园区、新河玉米园区、空港马铃薯园区等一批以资源优势为主导的绿色食品产业园拔地而起,推动了全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

  市农委绿色食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现有“三品”基地面积600万亩。为推进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一体化整体推进工作,我市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全市无公害基地实现了农业投入品使用控制、监管的整体推进;实现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管理的整体推进;实现了生产技术检测水平、监管能力的整体推进等。

  为确保“三品”质量安全,维护“三品”质量声誉,我市始终在“三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加大监管力度不放松。市绿色农产品检测中心上半年对市场经销的“三品”先后抽样350多个、1300个批次,合格率达到98.7%。

  正因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大庆绿色有机食品已经叫响省内、扬名国内、走向国际市场。

  肇州的龙海鹤天牌酱仔鹅系列产品,早在2001年就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获得A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产品已销往哈尔滨、长春、大连、沈阳、北京、上海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

  依托肇州农畜资源的丰富条件,百森建立的无公害绿色基地是全绿色食品产业第一链,生产的八宝粥、桂圆莲子粥等已经成为消费者的新宠。已经叫响品牌的肇源小米,因产于松嫩平原沙性土壤,拥有米粒大小均匀适中、色泽金黄发亮等诸多优点,一经投放市场,便成为消费者眼中的“抢手货”。

  杜尔伯特吉禾乳业生产的豆粉、豆奶粉、核桃粉、黑芝麻糊及蛋白型固体饮料等已远销至东南亚、北美洲、非洲等地;大同区的各类果蔬品种,包括香瓜、油桃、葡萄、提子等,也在夏季市场上走俏。

  “大北岛、小北岛,吃了都说好”的广告语在消费者中广泛流传,北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种水果口味的冰棍,除了站稳龙江市场,还打入了吉林、辽宁和内蒙等外省市场。

  大庆正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不断升级的产业优势,为市民和游客准备一场“绿色食品盛宴”。

  记者

责任编辑: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