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31日讯 (记者 王蕊) 1家医院,于耀光、葛万英、石荣辉等共7名退伍老兵,15载并肩筑梦的岁月,180余名心手相连的医护人员;
走遍了大庆周边10多个市县,两次援藏,免费诊治患者27万人次,支出资金超过500万元……
15年间,这群退伍老兵以大庆市眼科医院为“光明事业”的后方阵地,不遗余力为患有眼疾的百姓施医舍药。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大庆眼科医院,走进这群退伍军人身边,聆听他们的公益梦。院长于耀光说,当过兵的人,帮助老百姓的信念已经深入骨子里,创办这个医院,就是想为家乡人民和各地患者做点事,如果这就是公益事业,我们会一直做下去。
为圆百姓“复明梦”建医院:不懂“公益事业”只想回报社会
31日上午9时许,当记者走进来到大庆眼科医院院长办公室门前,院长于耀光的门是锁着的。原来,今天是医院免费为老英雄刘连满做白内障手术的日子。
老人今年已经八十高龄,十年前便得了白内障,受限于家里条件,一直把病拖到现在,若再不接受手术,视力将会严重下降。于耀光一听说,便把老人接了过来。这次检查,老人的眼睛同时有白内障和青光眼双重眼疾,手术情况复杂,于耀光心里惦记着,便跑上跑下的跟着去看了看。“他的事迹和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能在这个时候帮他除去眼疾,我们也觉得非常满足。”
熟悉于耀光的人都知道,这位性格耿直、雷厉风行的民营医院院长曾是沈阳军区空军某部医院院长,转业之后被分配到地方卫生局当干部。坐机关“坐不住”,他总想干点事。得知大庆地区风沙大,患眼疾的人很多,但全市还没一家专业眼科医院,很多患者只好到外地求医。1998年,于耀光便筹资创办了大庆市第一家民营眼科医院。
2009年,于耀光带来17人团队第二次援藏。资料图
“像这样的免费手术,医院不知道做了多少例,从医院建院那天,这样的行动也跟着开始了。”那一年,正赶上肇源县发洪水。于耀光听说很多居民得了红眼病,没多想,他们几个人领着俄罗斯的眼科专家来到乡镇,为当地的百姓免费讲课。
白手起家建医院,难度可想而知。而在工作繁重,医院还未盈利的时候,于耀光团队便已经行动起来了,为失明的老人免费手术、跋涉千里到农村居民会诊……他始终认为,爱心不是建立在经济的基础上,只要想到了,他就会身体力行地去做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于耀光都尽可能地帮助有需要的人。
作为省残联复明定点医院,大庆眼科医院几年来的爱心举措“小有名气”。2007年,大庆眼科医院代表黑龙江省医疗系统两次组织医疗队进藏送光明,医院带了9个人,价值12万元的医疗设备赶赴了西藏,完成了108个手术。而这一次的援藏之行,也成了医院首次大规模地救助有眼疾的患者。

副院长石荣辉给记者讲述防控中心的故事。东北网记者 王蕊 摄
受助群体之广、治疗效果之好,让于耀光看到了“行动”的力量,带着一份对当地百姓的惦念,2009年,医院又派出17人的团队,准备充足地奔赴日喀则地区的3个县城,做了256个手术,每天工作时间10个小时。带队的于耀光记得,在海拔4600多米的日喀则地区,大家都有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头疼、流鼻血,医生、护士吸着氧气,甚至连医疗设备都不好使了。可他们仍然在这样的条件下同时展开3台手术,最多一天为85位患者剥离了白内障,到了晚上23时点多,当地的医生都累得坐下了。重见光明的藏族同胞摘下纱布后欣喜若狂地扑在他们的怀里。
从那时起,医院开展为武警消防官兵眼健康检查,走访大庆市周边280个老区、乡镇以及25所敬老院,跋涉10万多公里农田小道和矿区公路为1.5万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眼病普查;常年开展“光明万里行”免费诊查活动,行程超过27万公里,诊治患者23万余人……群众的口碑树起了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大庆市政府将全市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中心、七岁以下儿童视力筛查中心、市防盲办都放在了大庆眼科医院。

于耀光工作照。东北网记者 王蕊 摄
“部队的教诲始终让我铭记于心,总想为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建设做些事,而我的力量有限,就从服务老百姓开始,从这家医院开始。”于耀光坚定地说,更让我开心地是,有一群我的兄弟也这样认同我,我们一起做这项“光明事业”。
石荣辉就是于耀光口中的兄弟之一,与于耀光过去同属一个部队。在2011年转业后,他被于耀光的公益“光明事业”所感染,也追随而来到大庆。让他难忘的是,他接手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牵头实施开展建立全市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中心。
这个防控中心主要是针对全市30余万名中小学生的眼健康需求,由政府和职能部门批准的中小学生眼健康防控机构,定期为当地的中小学生提供包括电脑眼压、综合验光、眼底检查等共10项内容、价格为101元的视力免费检查,对学生的真假性近视进行辨别,对斜、弱视进行矫正和治疗,并建立视力健康档案。
“这一切的费用要由医院来承担,我们为了让孩子们安心地接受检查,医院还投入了一批费用,单独购入了一批设备。而至今,这样的民心工程却没有得到民心。”石荣辉还记得,当初为了开展起来,他要挨家跑学校。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热脸贴了冷屁股,许多学校都觉得,“民营医院能靠谱吗?是不是有经营目的啊?”就这样,纷纷没了回音。
石荣辉看起来很硬朗,可1957年出生的他也56岁了,来到医院的那年,他放弃了原本清闲的工作,更鲜少地回到沈阳的家人身边。接了这个项目,也不知道跑了多少冤枉路、受了多少白眼,很多事都是亲历亲为。而这些他甚至不敢告诉家人,生怕家人会惦记。想起那段时光,硬汉子石荣辉竟不觉地掉下了眼泪。
“我身边的很多人都觉得心疼,更觉得不解,我为啥跑到这儿来受苦。可我看到大家都怀着信念在为这份事业忙前忙后的时候,我懂了;当我看到来接受检查的孩子们筛查出了眼疾,痊愈出院的时候,我明白了。”
2011年4月18日,在大庆市东新三小进行眼健康免费检查的时候,发现四年一班的一名女学生右眼斜视,这次确诊让她的母亲终于安心了,原来,跟爷爷奶奶一起住的女孩经常帮奶奶穿针,却总是穿错了,当时妈妈就有疑虑,却一直没检查出来。
没有立体视觉的13岁女孩王晓莹、斜视的11岁女孩鲁蕊、裸眼视力提高了的林慕南;自2011年2月20日防控中心运行以来,截至目前,共为90所学校的1.5万人进行了检查,已有500名学生复诊或得到矫正……当这一个个名字、一串串的数字闪现在石荣辉的眼前,一个个孩子的变化就发生在眼前,这一下子就让石荣辉的心里踏实了,兴奋了,心中的这团火又重燃了。
如今,这家创建15年的民营医院,年手术量6000例,年接待门诊患者10万人。有世界著名的专家学者定期坐诊,有与美、日、德、瑞士等眼科技术发达国家同样先进的眼科检查及手术设备,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患者来院就医,成为大庆首屈一指的“放心满意医疗机构”,被黑龙江省评为“感动黑龙江英才团队”,而这7个人的“公益梦”也是越做越大。
“目前,医院正规划新建一座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眼科医院大楼,面积3万平方米,高99米,30层,设36个科室、300张床位,直指大庆市高新区的地标性建筑……”说起医院的规划,医院事业发展部的主任、项目负责人李杰滔滔不绝起来。同样是退伍军人出身,当了37年兵,李杰对于这份光明事业他感同身受。
“创办医院是承担一份社会责任,让黑土地的普通百姓患者不出家门、不出市区就能享受到世界水平的技术才是我们最大的梦想,也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这个眼科大楼的落成将为更好地服务百姓提供条件。”李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