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他就捡废品献爱心。



孙慧熙在学习
生活报8月2日讯 1日,哈市70岁的徐滨武老人向记者求助,说他的外孙子孙慧熙因视网膜脱落日前做了手术。马上就要高三了,可孩子现在却因眼睛不好,学习遇阻,“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来麻烦你们。希望哪位好心的志愿者来帮孩子辅导高中理科,别让他的人生留下遗憾。”老人口中的外孙子叫孙慧熙,今年17岁,在哈三中(群力校区)上学,9月份将升入高三。“孙慧熙!”莫非是那个拾荒12年,筹集6万余元帮助贫困学生的王帮办义工孙慧熙?帮办记者立即进行了采访,走近了这个我们曾经十分熟悉的男孩。
他急需人帮“看不清”的高三会很吃力
“我其实不愿意麻烦别人,但我现在真的需要人来帮我,完成8月份的学习任务”
走进哈三中群力校区附近的一个小区,记者敲开了孙慧熙的家门。听说记者想帮自己找个理科家教,孙慧熙害羞地低下了头。这是一个一屋一厨的房子,装修得十分简单,屋里堆满了纸壳、报纸、矿泉水瓶子等废品。课桌上,摆满了各科高三冲刺资料,物理、化学、数学、英语……分门别类,井井有条。一看就知道这些书本的主人是个极其爱护它们的学生。
记者眼前的孙慧熙已从那个曾活跃在王帮办义工(现在的王帮办志愿者)中的小男生长成男子汉,身高一米八多,可说起话来仍很腼腆。“我其实不愿意麻烦别人,但我现在真的需要一个人来帮帮我,帮我解答一些理科难题,完成8月份的学习任务,跟上同学们的进度,把学习恢复到以前的成绩,冲刺高三,用成绩回报关心我的人。”孙慧熙看着记者,眼神中既真诚又无助。
帮办记者清楚地记得,2006年年末,王帮办义工成立的时候,孙慧熙和他的家人就加入进来,几乎次次志愿服务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上了初四,学习太忙,我就很少参加咱们的活动了。”孙慧熙说。可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孙慧熙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献爱心。
他一直帮人12年卖废品捐了6万多元
“我曾想过放弃,但想到捡一个瓶子就能帮助一个贫困孩子,我就选择再出发”
据孙慧熙的母亲朱晓艳介绍,孙慧熙5岁时,她和丈夫就把孩子送到农村体验生活,“我家条件虽然也不好,但我俩都希望慧熙将来成为一个心里有爱、愿意帮助他人的善良人。那次经历,对慧熙的影响很大。回家后,他就学别人捡报纸、饮料瓶,把卖废品的钱寄给他认识的农村贫困孩子。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他这一捡就是12年。”
朱晓艳说,刚开始她不太同意儿子捡废品,“家里太小,没地方放,再说这些废品很脏,我偷偷扔了好几次,慧熙为此跟我很不高兴。后来,一天早上5点多钟,我偷偷跟着他去捡废品,看着他捡了4个饮料瓶,卖了4毛5分钱的高兴样儿,我的心顿时就软了。我就想,咱家孩子这么善良,作为家长,我应该支持!”
2004年9月,孙慧熙向哈市儿童福利院一次性捐出价值1000多元的文具和衣服;2005年,孙慧熙用4000多元购置了800多册儿童读物,委托妈妈寄给“中华红丝带家园”,希望为那里的孤儿建一个图书室;今年元旦,孙慧熙还将积攒的2000元钱寄给了河南省上蔡县某老年公寓,希望给那里的老人送去温暖……
2008年3月初,为了帮助突患疾病的洋外教,孙慧熙在生活报上发出倡议,希望读者们伸出援手。短短几天,冰城人为洋外教捐款1万多元。
采访中,看着一摞摞厚厚的银行汇款单、一封封感谢信……帮办记者十分好奇,当年一个5岁的小男孩,怎么就能立下“捡废品帮助人”的信念,并坚持下来呢?孙慧熙告诉记者:“我也有累的时候,也曾想过放弃,但一想到捡一个塑料瓶就能帮助一个贫困孩子,也许我多坚持一天,就能帮一个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我就充满了力量,选择再出发。”
打开互联网,搜索一下“孙慧熙”三个字,网页上立刻出现7000多条搜索结果。其中,多家地方和中央媒体报道过这个哈尔滨男生。2007年年底,中央电视台长篇追踪报道了孙慧熙的感人事迹。
据不完全统计,12年来,孙慧熙通过拾荒捐款共计6万余元,为千余名孩子送去新书,为百余名贫苦孩子送去新的学习用具,更帮助了数以千计的“陌生人”。
他十分上进
术后几天
就重返课堂
“我休息时就利用复读机背课文、背单词。眼睛暂时休假,耳朵就要多付出啦”
说起儿子的学习,朱晓艳充满了自豪。2011年,孙慧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三中(群力校区),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上学期期末考了全班第六,“中考的时候,他天天学到后半夜,眼睛学得通红,这眼病可能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累的。”
据朱晓艳介绍,她家的条件不是很好,“我一个月开一千多元钱,我丈夫在山东打工,我们娘俩除去房租和开销,根本剩不下什么钱。所以我们也没钱给他请家教补课,他的成绩全靠他自己反复琢磨,磨出来的。这孩子平常不考试也都会学到凌晨一点钟,即使上床睡觉了,嘴里还在念叨公式、第二天要考的课文。第二天一早,他又早早地起床温习功课。看着他累的样子,我真心疼啊!”
7月初,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孙慧熙突然感觉左眼红肿,有异物感,以为只是单纯的用眼过度,“用了眼药水后依然没有缓解,我以为是眼镜不合适所致,可到医院一查,大夫说他眼睛有问题。”朱晓艳说,孩子7月22日进行了视网膜手术,眼睛是保住了,但需要继续治疗。“按照医嘱,他需要在床上静养两个月,但他性急、好强,又倔,立马上了学。”
由于耽误了一些课,孙慧熙返校后学习有些吃力,“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帮我,不是帮我印笔记,就是帮我温习重点知识,班任老师还把我调到了第一桌。因为眼睛不好,不能看太长时间的书,所以我就利用休息时间用复读机背课文、背单词。眼睛暂时休假,耳朵就要多付出啦。”
联系电话:1874603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