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生深入居民小区为群众巡诊。
黑龙江日报8月5日讯 7月23日“大暑”刚过,上午10时的室外温度已接近30℃。家住牡丹江市建福小区的宋贞老人感觉心脏不舒服,赶忙给“家庭医生”打电话,不到5分钟,东安区五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杜祝功医生就赶来为她诊治。望着满头大汗的杜医生,病情稍有好转的宋大娘激动地对记者说:“没想到,我一个普通百姓也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了!”
这仅仅是牡丹江市东安区在全省率先开展社区医生进家庭服务的一个缩影。建立家庭医生制度,是东安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管理创新关注民生、重视民生的具体体现。去年以来,他们全面实施“我的居民我负责”的责任制管理模式,在全区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片医”试点工作,成立医护团队23个,签约服务3万余人,覆盖1万多个社区家庭,辖区城镇居民80%都建立了健康档案。今年,该区还启动了“乡医进农户”活动,使3万多农民直接受益。
在东安区五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近30名老人正在进行免费体检。刚刚做完检查的王大爷高兴地说:“现在政策多好呀,这么多检查项目一分钱都不用花,我们幸福着呢!”
今年牡丹江市还开展了“三甲医院进社区”活动,解决了社区居民看病难题。王秀容老人患有左侧胫骨软骨瘤,在三甲医院做完手术后,回到社区进行术后康复,他说:“这里康复费用低、服务好,回到家还有‘家庭医生’指导。”
据东安区卫生局负责人介绍,针对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他们以社区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为主体,以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和儿童等重点人群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了社区医生进家庭服务,实行医生分片包户制度,推进医生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实现小病不出社区、用药低价格,做到了签约一户、服务一户、满意一户。如今,60余名社区医生叫响了“我的居民我负责”,他们把这句承诺以及医生的姓名、电话清晰地贴在居民小区的大门上。这样,居民有需要,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联系到医生。
“片医”陈爽是一名广受社区居民欢迎的家庭医生,她对记者说:“要服务好社区百姓,就需要比其他专业医生拥有更多的爱心。”平日里,她除了完成对签约家庭的常规健康管理外,还针对辖区内残疾人、更年期妇女、独居老人等特殊家庭的健康需求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从生理、心理等多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仅仅依靠三级医院为基础的医疗体系,很难应对广大居民的就医需求。社区医生进家庭活动全面提高了牡丹江市东安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获得了辖区居民的普遍认可,今年5月,国家卫生部对2011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东安区作为全国抽取的16个市辖区代表我省迎接检查,居民满意率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