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林大许教授能听懂鸟儿说话 听到小鸟“呼救”赶跑老鹰
2013-08-05 11:15:49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唐晟明 王铁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许教授在山林中监测鸟类。

  东北网8月5日讯 小鸟也会用语言交流?鸟语也存在着“方言”?这些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事儿,在他这儿却“门儿清”。“鸟是人类的朋友,可我们是否关心过这些小朋友平时都聊些什么?若弄明白了其‘心思’,就能帮助它们远离伤害。”

  昨日,国内研究野生鸟类叫声的专家、东北林大野生动物学院许青副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他从1998年起帮助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利用鸟叫声驱鸟,最近10年他走遍全省林区,收集到3000余段、多达60种鸟的叫声,制作成“鸟语情报数据库”,并研发“鸟语声波器”,即将应用于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等省内机场,作为升级版的驱鸟神器。

  闻声识鸟分得清“方言”

  “这是鸟儿在对情人朗诵诗歌”,“准有吃货在召集伙伴们进餐”,“我们可能误闯了私人领地,被鸟强烈谴责了”……东北林大校园内,不断从林间发出鸟叫声,记者听不出有任何不同,许青竟能“闻声识鸟”。

  他说,鸟的叫声可分为鸣叫和鸣唱。在春夏繁殖期,通常只有雄鸟才会鸣唱,向雌鸟发出动听的“求爱宣言”。而鸣叫音调单一,多用于联络,“比如市民最经常听到的麻雀,一般清晨4、5点钟扎堆枝头、房檐开‘碰头会’,联络去哪儿觅食”。

  东北林大这片“鸟语林”里,有喜鹊、灰喜鹊、大斑啄木鸟、大山雀、山斑鸠等10余种鸟,拿同属鸦科的喜鹊和灰喜鹊来说,叫声相似,“细听听,你会发现喜鹊吐音略带沙哑,灰喜鹊嗓门有点儿高。”

  同样生活在哈市的黑尾蜡嘴雀,在玉泉以威虎山为界,东边的比西边的“口音”要好听许多,许青解释,因为环境不同,同一种鸟在叫声上会出现地域性差异,类似人的方言。

  听到小鸟“呼救”赶跑老鹰

  许青是东北林大帽儿山鸟类环志站的负责人之一,他坚持常年在野外监测鸟类。

  去年6月,当他走在帽儿山深林当中,突然从50米远外传来几声短促的尖叫,凭借多年经验判断,这是鸟儿身处危险时发出的“警报”。许青急忙循声跑了过去,在一棵树下看见,一只凶猛的松雀鹰正盘踞在红尾伯劳的巢穴上,一对麻雀体形大小的红尾伯劳,扑腾着翅膀在对抗,保护身底下的一窝小宝宝。许青挥起手杖打在树丛上,吓跑了老鹰。

  许青说,鸟类也像人一样,受到外界干扰时会发出警报或警戒声,警报声有捍卫领地、御敌之意,而警戒声只在同类之间发生,“有时你会看到‘鸟妈妈’在巢穴附近总叫个不停,那是她在提醒自己的儿女不要走太远”。


 

  徒步万里收集3000条声频

  每年5月,许青独自一人去林区,用数码设备“捕获”鸟声。猖狂的蚊虫,崎岖的山路,还有跟你“躲猫猫”的鸟,玩起“效鸣”,他差点被鸟“忽悠”了。

  一只调皮的红喉歌鸲叫声多变,闲来无事的它模仿附近林子里住的灰头鹀“说话”,起初,许青以为是遇到了灰头鹀,端起望远镜才发现本该“灰头土脸”的灰头鹀,竟长了副红色下巴。许副教授说,这只红喉歌鸲很可能是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才这么做。

  许青足迹到过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完达山等地林区,这些年徒步上万公里,收集到3000余条鸟声片段,涵盖省内60多种常见鸟,录入“鸟语情报数据库”,可识别出鸟的性别、个体数量。

  许青说,这套鸟语研究的成果,还可应用到园林、农田引鸟除虫害,监测鸟类行为及分布变化,为栖息地制定保护措施。

  机场驱鸟用上“声波武器”

  机场上空的飞鸟,对飞机起降安全有很大威胁。几年来,许青奔波于大庆萨尔图机场、漠河机场等地,帮助机场根据鸟情预报来建“鸟语广播台”,播送“滞留”机场的鸟类的天敌猛禽叫声。

  许青告诉记者,北方机场“鸟患”中有一大部分是猛禽,运用猛禽叫声只能吓走其他小鸟,对于猛禽本身毫无效果,反倒引来了更多猛禽。几回合下来,“盯梢儿”的鸟类便不再害怕。无奈,有的机场花大价钱改造机场区域环境,为此配备一支驱鸟队,用驱鸟车发射闪光弹、巨响炮赶走小鸟。

  有啥更好的办法吗?“如果能找出鸟类天生反感、恐惧的声音,就能更环保、无伤害地进行驱鸟了”。许青说,他正尝试利用数据库里3000段素材,通过变声处理与声学参数,结合高低频脉冲制成新的“鸟语声波器”,将用于机场,作为升级版的驱鸟神器。

  许青解释,他的“声波武器”将多种令鸟心烦的声音“混编成曲”,随机播放就会把鸟群整蒙驱散。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