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哈市地铁1号线票价第二次听证 2元起步 4元封顶
2013-08-07 10:00:0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王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7日讯 备受哈尔滨市民关注的地铁1号线票价定价听证会今日在友谊宫举行第二次听证。来自社会各界的25位听证代表悉数到场,对听证方案各抒己见。代表们就“2、3、4元阶梯票价是否合理”、“特殊人群该不该享优惠”、“长距离固定客流可否购买月票”等焦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会后,哈市物价部门将听证情况及时报告市政府,哈市政府将于8月底前正式出台地铁票价政策。

  长距离固定客流或可购买月票年票

  听证会上,哈市物价监督管理局陈述了定价听证方案:地铁1号线等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分区段计价,一、二期实行2、3、4元的阶梯式票价。

  阶梯票价制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地铁普遍采用的票价制度。地铁1号线一、二期工程2、3、4元的阶梯票价,即1至8区间2元,9至12区间3元,13至17区间4元。起步价2元可乘坐1至8区间,与沈阳市、南京市大体相当,属于国内较低水平,符合哈市经济发展状况和市民收入水平。

  通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票价收入主要用于补偿正常运营成本。据地铁1号线一、二期预测运营成本监审结论,哈市地铁1号线一、二期预测运营成本为4.02元/人次。按照哈市拟定的2、3、4元票价标准推算,平均每人次票价收入是2.41元,票价收入明显低于正常运营成本,其差额部分主要由企业通过非主营业务收入和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来补足。

  根据最高4元的票价标准,长距离乘车的市民可能支出会略高,为此,哈市物价部门建议地铁经营企业在1号线运行初期,对常年乘坐13区间以上的长距离固定客流,以购买月票或年票的形式,给予适当优惠。

  博物馆站上车

  到哪都2元

  根据预测,哈市地铁1号线的主要客流集中在大直街沿线,从大直街东端的工程大学站起,至西端的学府路站为8个区间。博物馆站是1号线客流最密集的车站,如在此站上车,上行至哈东站或下行至哈南站这两个终点站,均在8个区间以内。以8个区间为起步价,可使大多数市民能够享受到2元的低票价政策。

  据哈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方案是依据票价收入主要用于补偿运营成本的原则,按照乘坐里程(区间)计价,公平合理,且随着今后哈市地铁网络的形成,有利于票价接轨,与哈市现行城市公交票价政策也紧密衔接。

  每天18万人次

  转入地下通行

  目前,哈尔滨正面临着三大交通问题:道路结构严重不合理,哈市城区被5条铁路线、几十条铁路专用线及“三沟一河”分割得支离破碎;车辆增长过快,哈市现有各种机动车辆近100万辆,而且每年正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加之每天5万多辆外来车辆驶进城区,中心区交通处于高度饱和状态;客运量日渐增大。地铁正式运行后,可有效缓解哈尔滨主城区交通压力,每天将有18万人次转入地下通行,大幅减少地上交通拥挤度。

  哈医大二院到博物馆

  只需10分钟

  哈尔滨市“地铁1号线”工程从2008年9月开工,历经几年的紧张建设,一、二期已经具备运营条件,预计9月份试运营。

  地铁一、二期工程投用后,从哈医大二院到博物馆的路程只需10分种。按照大站停靠三五分钟、小站停靠两分钟的运行设计,从哈东站到哈医大二院全程只需30分钟左右。运行成熟后,车间时段将缩短为两分钟,每两分钟就有一辆车到达。一、二期工程投用后,地铁的输送能力将达到每小时1.2万人次,全日客运量可达到18万人次,这将使全市的地面公交日客运量减少4200车次。

  消费者代表刘洋认为,票价在2-3元间比较合理,可通过增加区间数,增大客流量来分摊地铁成本,在没建成完整的地铁环线前,建议运营初期对全体市民实行9折优惠,吸引大家乘地铁出行,增加客流量。

  消费者代表王久宽说,票价2元最合理,因为哈市平均工资水平才1000多元,地铁4元的成本偏高。地铁是典型的惠民工程,想分摊成本要从政策上倾斜,而不是由市民承担。他希望对弱势群体实行优惠,地铁运营收入要透明、公示。

  白仕砚是专家学者代表,他说,地铁本次定价有点稍高,他推荐票价应为1、2、3元,或者2元和3元。如果票价定高了,很多市民不乘坐,可能造成客流下降,增加政府补贴负担,最开始建设地铁初衷就没实现。他建议,地铁建设给沿线商家带来了经济效益,这部分票价损失可由他们来补贴。

  哈工大的裴玉龙则认为,4元票价成本偏低,因为估计的客流量是地铁最高的承受能力,实际成本要更高一些。地铁票价太低,会激发很多非必要的出行,影响地铁秩序。

  分时错峰出行能否享优惠?

  邢哲是媒体从业人员,她在听证会上对“地铁月票”的优惠政策提出了个人的意见。“我认为从收费的方式看,月票的定价应该是一种包月制,例如正常上班族每天上下班乘坐两次地铁,一天是4元钱,按30天算,每个月的标准是120元,月卡收费按100元标准,每月可省下20元。同时月卡使用次数可控制在70至80次,这样既可以满足大家的消费,又能让地铁带来经济效益。”邢哲说,持月票乘坐地铁的人可以带动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一起坐地铁,这样也会给地铁经营带来额外收益。

  老人学生残疾人应打折

  哈市民政局的马玉芝代表发言说,目前哈市

  有困难群体52.4万人,占城市总人口的5%,这部分人主要靠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出行,建议哈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对哈市低收入群体、困难群众乘地铁的优惠政策,让困难群众可以凭低保证等相关证件享受购票减免的政策。

  于淼是东北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来参加听证会之前,她在大学生群体中做了一份调查报告。于淼拿着报告说,地铁1号线途经哈工程、哈工大、哈理工、黑大、哈医大等多所高校,贯穿了南岗经济娱乐文化圈,高校学生是地铁的潜在主要客流之一。但高校学生作为地铁乘客中没有经济来源的群体,对地铁1号线拟定票价定价有特殊的需求。大多数学生希望地铁票价全程2元,或者1个区段增加0.5元,全程最高票价3元。调查中,九成以上的高校学生希望地铁票价能够给予学生群体单独的优惠价格,比如享受半价学生票等。

  还有些代表建议,地铁正式运营后,针对特殊人群一并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同时对购买月票和年票的市民实行优惠,满足长距离固定人群出行的需求。

  【优惠呼声】

  固定客流可买“月票”

  【讨论焦点】

  阶梯票价是否合理?

  【听证方案】

  分区段实行阶梯票价2、3、4元

  听证会现场

  消费者代表黄霖表示,地铁高峰期可能来几趟车都挤不上,低峰期又坐不满,不如推出分时段定价机制,交通高峰时段实行标准方案,交通平峰时段,价格适当下浮,这样可以解决平峰时段地铁“吃不饱”的问题,鼓励市民尽量多在非高峰时段出行,缓解上下班高峰期的客流压力。

  关于分时错峰出行,代表裴玉龙也建议,运营初期可以打折优惠让市民乘坐,对学生、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减免优惠要分区段,如高峰时实行正常价,非高峰时优惠。

责任编辑:强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