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食言少年险丢命
东北网8月7日讯 15岁的小军去年刚升入高中,因羡慕很多同学在使用“苹果”手机,就请求母亲给他也买一部。母亲则告诉他,“只要你期末考试能进前5名就买!”为此,小军努力学习,期末考试考了全班第四,然而母亲却食言了。因此,气不过的小军偷偷服下了老鼠药。母亲发现后将他立即送到了哈医大二院。因为抢救及时,小军脱离了危险。
小军的命保住了,但是同一个病房的21岁女孩小丽却仍在死亡边缘徘徊。21岁的小丽家在外县,结婚刚一年。从小到大,小丽的脾气都很不好,一跟人吵架就“要死要活”的。7月中旬,她跟丈夫吵架后喝下了农药“百草枯”,尽管现在病情平稳,却一直没脱离生命危险。
暑期“冲动型”自杀多
日前,记者从哈市各大医院急诊科了解到,7月中旬以来,他们每天接诊七八个轻生患者,仅8月3日至8月4日两天,哈医大一院和哈医大二院分别接诊轻生患者16人、15人,比五六月份增加了一倍以上。
哈医大二院的急诊科主任邓颖告诉记者,目前大部分轻生者都是年龄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大都选择喝药自杀,个别人也会跳楼或割腕,“以前轻生的两大群体是年轻人和老年人,现在年轻人的比例明显提高,占了三分之二以上。”而且绝大部分人都是因为一时冲动,被送到医院抢救时都很后悔。
邓颖表示,每年春夏都是轻生人数较多的季节,特别是7月份的暑假期间,一方面进入了年轻人社交的旺季,从学校走向社会后,与人沟通增加,容易遇见各种问题;另一方面,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增多,也容易发生矛盾。在遇见问题或者挫折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年轻人就容易走向极端。
加强孩子“挫折教育”
哈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娇惯,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精神和容忍度,缺乏“挫折教育”,遇到问题往往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是走向极端。此外,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进行虚拟的网络社交,缺乏正常的人际交流,在遭遇挫折后,找不到正常的渠道排解压力,也容易造成轻生。
□本报记者张明超
近日,一名15岁高中生因试图喝鼠药自杀而被家人送到医院抢救,原因仅仅是母亲没给他买承诺中的“苹果手机”。记者了解到,进入7月,哈市各大医院急诊收治的轻生患者明显增多,仅哈医大二院一天就要抢救七八名,大部分都是年轻人。
四招应对年轻人轻生
一、父母在孩子长大以后,不要过多的干预孩子的生活,要尊重孩子,无论是工作还是感情,要给孩子独立的空间;二、家长和学校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增加孩子抗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年轻人遇到挫折时,一定要冷静,要学会“向前看”,想想自己的未来,就不会一时冲动了;四、年轻人要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多与人交流沟通,让挫折有排解的渠道,避免一时冲动走向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