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林是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镇长营村党支部书记。任村支书42年来,他带领村民把一个负债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吃透政策,把好发展方向
1971年,年仅23岁的张秀林当选一面坡公社副主任。当时,长营村是全县有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生产靠贷款。公社党委为改变长营村的面貌犯了愁。
“我是从长营村出来的,我回去!”党委会上,张秀林主动请缨。
七八间破草房,一个破败的大杂院;1000多张嘴,1000多亩耕地;一堆破桌椅,一台趴窝好几年的拖拉机;17万元外债。
一公布账目,村里人都傻了眼。
村民大会上,张秀林斩钉截铁地说:“穷不怕,没有斗志最可怕,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张秀林带着村里8个年轻人,一头扎进山里的农场运木料,一个冬天为村里净赚了1.7万元。
1981年,分田到户。周围村子开始分地分集体财产。张秀林分头做村民工作,只分地不分集体财产,长营村成为尚志市唯一一个没有拆分集体财产的村子。第二年,开春遇到寒春,许多村子分完了集体财产,没有机械及时下种,导致大面积减产。当村民伸着大拇指表扬张秀林时,他只说:“当村支书,必须读懂吃透党的政策,把好发展方向。”
带着村民,把事业谋长远
在张秀林的带领下,长营村办起运输队、工程公司,率先富裕起来。这时,和张秀林一起创业的几个村干部建议给大家分红。张秀林却说:“干部得想长远,把长营村的未来发展谋划好。”
长营村紧临中东铁路,百年前筑路取土,村里留下数百个深坑。张秀林领着村干部来到废坑,说:“这就是我们的耕地,大家总嚷嚷缺地,地就在眼前。”他又指了指周边光秃秃的山说,“这就是我们的‘绿色银行’。”
填坑造田、绿化荒山计划得到村民们的支持。经过13年努力,他们异地取土350万立方米,造就1280亩水田和200亩旱田,新地比原耕地面积多110余亩。
一次,省农科院的专家说:“长营村处在山谷里,适合种种子。”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秀林带领长营村,与省内3家农业科研单位合作,成立了哈尔滨长营水稻高新技术研究所。“人造地”种上优质水稻,每年生产良种100万斤,增收200余万元。长营村投资1780万元建立的黑龙江省尚志市长营现代农业园区,固定资产达1800万元,园区面积10300亩,成为大豆、水稻、浆果的繁育基地。
想着大家,把村民的心聚起来
2005年,张秀林在收购尚志市种子公司的问题上和村民发生了分歧。张秀林认为,“村里有了育种基地,但没有种子经销权,应当收购一个种子公司,补补短板。”而村民认为:“农民老老实实种地,种子公司接过来是负担。”
看好了种子行业发展前景的张秀林没有和大家争执。他动员亲友凑了一部分钱,凭信誉贷款,花1200万元把种子公司接过来。2010年,种子公司盈利1000多万元,张秀林决定,把种子公司交给村集体。
张秀林带领长营村积极探索建立惠及全体村民的福利制度。为了让村民老有所养,村里每年给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老干部享受慰问金,为村办企业职工交纳养老保险;每年为全体村民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村集体通过公益事业建设支付村民工资,一事一议事项全部由村集体出资;村里新建多媒体电教室、图书室、信息室、娱乐室、健身室,并规划建设村民文化休闲公园6.68万平方米。
到目前,长营村已拥有集体企业28家,全村总产值达2.38亿元,村固定资产2.3亿元,人均21265元。长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省级生态村、省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村党总支连续5年被省委授予全省“五个好”先进党总支。今年,长营村被中组部命名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相关新闻:当代愚公 铸就亿元村(点击进入)
当代愚公 铸就亿元村
1900年,中东铁路修过这片土地之后,因取土留下的深坑多达数百座,这片土地满目疮痍;
1932年,日寇侵占了这块土地,建兵营修弹药库,这片土地生灵涂炭;
改革开放以前,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举步维艰,欠外债多达17万元;
改革开放以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填平数百座大坑;兴企强村,把一座“三靠村”打造成为全国闻名的亿元村。
它,就是尚志市一面坡镇长营村。
党性强不强,直接关系到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成败,也同样关系到一个村的富强与贫困,长营村就用它的发展历程对这句话做出了科学诠释。1971年,年轻的张秀林就因其具有坚强的党性当选为长营村党总支书记,上任伊始,村里账面上仅有3.76元,外债却有17万元。面对困境,张秀林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党员干部的创业积极性。于是,张秀林会上会下常对全村党员干部讲的一句话就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制胜的法宝”。并利用一切机会向党员干部讲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历史必然性与科学性。等全村党员干部被坚强党性武装起来之后,张秀林开始号召大家学习、发扬愚公精神,争做当代愚公,带领全体村民走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当时村里仅有的资产就是一台“趴窝”了好几年的拖拉机,张秀林和几个支委凑了600元钱,把车修好,又赊来拖车和柴油,上山为林场运木材,顶风冒雪,为长营村赚到了1.8万元。他们靠运输业迈出长营村致富的第一步,到1993年,长营村成立了哈市第一个村级运输队。如今,长营村不断发展壮大物流运输业,全村共有运输车辆106台,其中价值44~60万元的大型运输车68台,分散在全国各地搞物流运输,活了市场,富了村民。
长营村有了一定积累,还清了外债之后,个别党员干部产生了小富即安的思想。对此,张秀林结合形势,多次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了全体党员干部富而思进意识,和张秀林一起当起了当代真正的愚公,开始向荒滩要土地。长营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半,人多地少是长营村农业发展的瓶颈。党总支一班党员干部带领村民,利用13年时间,用一车车沙石山土,在俄国人当年修建中东铁路时留下的数百个大坑上“填坑造田”。在这项工程中,他们异地取土350万立方米,造就了1280亩水田和200亩旱田,新地比原耕地面积还要多110余亩。之后长营村与省内三家农业科研单位合作,成立了哈尔滨长营水稻高新技术研究所,“人造地”都被种上优质水稻,每年生产良种100万斤,增收200余万元。2003年,长营村投资1780万元,建立黑龙江省尚志市长营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园区固定资产已达1800万元,园区面积10300亩,成为大豆、水稻、浆果的繁育基地。相继成立的黑龙江长营食品有限公司,旗下有浆果、食用菌、粘玉米、蔬菜及地产水果速冻保鲜加工厂,这个公司,已经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年加工冷冻浆果达6000吨,仓储能力可达2000吨,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浆果产业,产品已经打开国际市场。
长营村的发展,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的伟大与正确,用实践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历史必然性与科学性。而以张秀林为首的长营村党员干部,也因此被人称为“由坚强党性武装起来的当代愚公”。
进入新世纪以来,长营村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发扬愚公精神,同心同德、风雨同舟地坚持改革、发展的道路,以其坚定的信念,终于成就了愚公梦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长营村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发挥艰苦奋斗的愚公精神,以科技为先导,以产业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把科研、生产、销售、加工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不断强化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走出了一条兴企强村、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到目前为止,长营村已经拥有长营食品有限公司、长营种业有限公司、长营林木有限公司、长营农机作业公司、长营物流运输公司五大公司,以及黑龙江省尚志市长营现代农业园区和哈尔滨长营水稻高新技术开发研究所,新建千头奶牛养殖牧场,形成了良种、浆果、物流运输、奶牛养殖、林木业和旅游等支柱产业,集体企业达到28家,全村总产值达到2.38亿元,村固定资产达到2亿元,人均收入19690元,全面实现小康,成为全国500强村。长营村也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省级生态村、省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村党总支连续五年被被省委授予全省“五个好”先进党总支。今年,长营村被中组部命名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而率先被新闻媒体称为当代愚公的张秀林,也连续多年被省委、哈尔滨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农村基层干部标兵。他还先后获得全国3•15金质奖章、全国“百优”双“十佳”农村十佳志愿者、全国第八届“创业之星”,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09年获得60位新中国成立及哈尔滨解放英勇奋斗和哈尔滨建设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最可敬的人”荣誉称号。中央、省市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了张秀林和长营村这群当代愚公的事迹。
这一切,是长营村党总支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成果,是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成果,是全村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干事创业的结果。
长营村在前进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同时,还注重推进文化建设,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和多办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从2010年开始,长营村结合小城镇建设,与省建筑工程集团合作,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建设模式,共同开发建设长营新村。新村占地面积29320平方米,建筑面积33805平方米,包括建11层2栋、6层2栋、5层2栋。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共完成建设面积33805平方米,共投入使用资金6189万元。新村建成后,农民采取房屋置换方式入住,对无房置换、却有购房意愿的本村村民,村里将按建筑成本价销售,并对每户补助2万元。
村民高兴地说:“住高楼、住别墅,现在想想还好像做梦一样,可这梦就要变成现实了。想过好日子,就得跟党走!”
为了环境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建设,长营村从2010年到2011年,投入资金297万元,修建白色路面5.2公里,安装棚栏2800延长米,修建围墙200米,修桥涵5处,安装太阳能路灯共30盏,栽植绿化树21860棵,草坪3000平方米。建设垃圾处理站一处,包括作业机械车库、生活垃圾中转间、污水集中池、地埋式压缩坑、办公、生活、供暖区共450平方米,新建12处垃圾转运点;改造农房8户。
为给村民打造休闲、娱乐和建身平台,长营村投资建设了文化休闲公园,公园内修建人工湖,假山、瀑布水池,拟木长廊、拟木树根,拟木小屋,体育场等休闲竞技娱乐场所。说起这项老百姓期盼已久的建设项目。当代愚公张秀林说:“打造一流新村,是长营党总支一班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又一个重大举措识。只有切实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充分发挥农村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
坚强的党性,坚定的信念,引领着长营村的当代愚公,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奏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最强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