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最美消防员杨伦:当个好兵 擎起大爱(上篇)
2013-08-12 10:08:29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2日讯 (记者 印蕾) 2013年6月14日,“寻找最美消防员”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举行,经层层筛选,双鸭山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助理杨伦等10名消防员在全国各地推选的百余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最美消防员”称号,杨伦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最美消防员的奖杯。“要当兵就当一名好兵”是杨伦最常说的一句话,近日,记者来到了双鸭山市公安消防支队进行实地采访,听到了更多关于好兵杨伦的故事。

最美消防员杨伦。资料图

  三下深井 勇救群众

  颁奖晚会的播出,让更多人知道了杨伦三下深井,勇救群众的故事。

  时间回到2010年3月29日这一天,青山社区一暂住居民不慎坠入岭东区的一口旱井中。旱井深约30米,地面到井底相当于十层楼高。井下漆黑一团,井内氧气含量不足。坠井者落入井中已近1个小时,仅靠扔下去的一个医用氧气带维持生存。杨伦携带救生绳索和安全腰带,只身下井展开救援。这口旱井是漏斗形状,越往下越窄,佩戴空气呼吸器的杨伦无法深入内部,他重新返回地面,将空气呼吸器换成医用便携式氧气袋别在腰间,第二次深入井内开展救援。

  到达井底后,杨伦发现先期投放氧气袋内氧气已经用完,坠井者因缺氧意识开始模糊。杨伦将自己的吸管给坠井者呼吸,并解下安全带,准备为他系上。就在此时,坠井者情绪开始焦躁,紧紧抱住杨伦不放,救援无法顺利进行。由于缺氧,杨伦突然感到呼吸困难、四肢渐渐无力。在接到绳语求救信号后,地面官兵迅速将杨伦拉至地面。杨伦浑身无力瘫倒在地上,昏了过去。

  井底缺氧是这次救援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杨伦的意识刚刚恢复,便建议指挥员向井底送风,加速空气流通。鉴于杨伦的身体状况,指挥员准备另派战友下井救援。此时,恢复了体力的杨伦再三请战,强调自己熟悉井下情况,并且与被困人员有过接触,容易安抚被困者焦躁的情绪,且在攻坚组中自己的灭火救援经验最丰富、综合素质最好,完全可以胜任救援工作。指挥员同意杨伦第三次下井救人,杨伦稳稳降至井底,把安全带系在了被困者身上,通知战友将被困者拉出井口,挽救了被困群众的生命。


杨伦在训练中。东北网记者 印蕾 摄

  放弃疗养冲向火场

  从选择当兵的那天起,杨伦的父亲就一直教育他“要当兵就要当一名好兵,不能当逃兵”。为了做一名战场上的好兵,生活中,杨伦当过一次“逃兵”。

  2010年7月的一个下午,双鸭山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总队电话,询问杨伦什么时候去疗养区报到。总队接到的答复是,杨伦正在奔赴大兴安岭的路上,不能去疗养了。杨伦主动放弃为期半个月的疗养,请战参加赴大兴安岭灭火突击队。

  这次是杨伦第一次参加如此大规模的救援行动,赶赴火场的途中,战友们都在休息,养精蓄锐准备战斗,杨伦却打开笔记本电脑,及时将部队出动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记录、总结,为战评积累丰富的材料。

  在呼源镇待命期间,由于在镇中心小学驻扎人员、车辆较多,杨伦还主动承担起车辆、人员管理工作。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对参战车辆、器材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夜间杨伦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在车辆内站岗、执勤。长时间得不到休息,杨伦的眼球严重充血。


 

杨伦在旱井救人救援行动中。资料图

  当个好兵 冲锋在前

  杨伦所在的特勤中队,承担的都是急难险重任务,而在杨伦看来,当好兵就要冲锋在前。

  2010年5月21日,双鸭山市建龙集团硫化车间发生火灾,正在生病的杨伦刚从医院输液归队,听到出警命令后,顾不得生病的身体,迅速穿上战斗服登上车赶往现场。火灾现场一片狼藉,火光冲天,硫酸等化学物品在大火的烘烤下随时可能发生爆炸,情势万分危急。杨伦毅然请缨,冒险深入一线作战。面对肆虐的火魔,杨伦毫无惧色,和战友一同忍着高温与大火搏斗了近1小时,终将大火扑灭。

  2012年10月15日,双鸭山市集贤县自来水公司第二净水厂办公楼发生坍塌,有8名人员被埋压。坍塌事故现场,楼板和瓦砾全部坠落于长13米、宽8米范围内,形成了高约2.7米的建筑废墟。东侧残存的山墙随时可能发生倒塌,西侧办公楼墙体也已变形,悬挂着残存的楼板,随时都有坠落并引发西侧办公楼垮塌的危险。

  杨伦又冲在了最前面!由于不能动用大型机械,他只能用双手不停地挖掘、搬运,手套很快就磨穿了,手指磨破了,鲜血染红了砖石,但救援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12时30分,杨伦在探测位置发现了1名被困人员,迅速用救援设备打开了一个高约40公分、宽约60公分的洞。他戴着头盔,倒立着身体一点点地往里挪。行至1米处,木方和钢筋挡住去路。杨伦冒着被砸伤的危险解下头盔,试图向前推进,可是宽度仍然不够,肩膀还是没办法过去,狭小的空间弥漫着木屑、灰尘,杨伦迷了眼睛,眼皮被眼睛里的异物磨肿充血,耳朵里也塞进了小碎石和木屑。杨伦全然不顾,他一边不停用手挖掘砖石,一边和被困者聊天缓解其紧张情绪,最终将生还者顺利拉出废墟。这场战斗中,杨伦和战友们先后挖掘出6名遇难者遗体,抢救出2名生还者,最后一名生还者被救出时,距离事故发生已经十几个小时了。

  入伍十年来,杨伦参与了1000多次大大小小的灭火救援战斗,先后从水中、高空、高速公路、井下救出遇险群众30余人。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