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8月13日讯 随着哈市平房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建成和1200辆公共自行车“十一”底前上道,以及松北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设立和自行车道的渠划,平房区、松北区将全面进入“慢交通”时代。同时,群力新区、霁虹桥、哈西等区域已成功开辟了新型自行车道,哈市相关部门也将继续推进“慢”行样板的开展。
霁虹桥上“隔离”出来的非机动车道
平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用白实线分开
松北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用护栏等隔离
记者从哈市相关部门获悉,目前哈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百万大关,路堵情况逐年加剧,远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道路公交发展,哈市相关部门根据国家创建“公交都市”的部署,积极推行“慢行交通”和“绿色出行”,其中包括无污染并能强身健体的绿色环保交通工具——自行车。截至目前,平房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已经建成,“十一”底前将投放自行车1200辆;在渠划模式上,平房区因路宽车少、地势平坦,符合慢行交通发展条件,实行的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同一个断面(用白实线分开)。松北区依托太阳岛风景区设立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也将有计划地在各景区沿线陆续增加公共自行车数量;在渠划模式上,松北区很有可能会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硬性隔离渠划(用护栏等设施隔离)的模式,或采用红绿蓝等彩色沥青的方式渠划自行车道。
群力新区设立的非机动车道
群力新区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共“板”
截至7月末,群力、哈西、霁虹桥的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通道和相应的交通标牌等慢行交通设施已全部配备齐全,随着自行车道渠划的推进,哈市其他主城区公共自行车也将陆续投放。
12日上午,记者一路驱车行经群力新区的景江东路、群力大道、群力第五大道、群力第六大道、群力第七大道、金江路灯路段,均看到带有标志牌的自行车道。记者发现,这里的自行车道通过绿化带与人行道隔开。据了解,群力新区作为哈市重点打造的生态综合体新区,内部规划重视慢行交通地位,多采用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共“板”的一体化交通思路规划道路断面,并用树木绿化进行隔离,做到了快慢有序、和谐环保。对此,哈尔滨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表示,对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哈尔滨来说,慢行交通已有了很好的样板,应逐步推广。
记者随后来到霁虹桥,看到这里用隔离带分隔出自行车道,并用白色实线和自行车图案画出了自行车过街通道,引导非机动车合理横过道路,规范行车秩序。据悉,这也是哈市设立的首条自行车过街通道。
据哈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秩序处的相关人员介绍,下一步,哈市将根据群力、哈西自行车渠划模式,在中央大街、沿江区域、商圈进行自行车道渠划;在东西大直街、学府路等路段,将采用霁虹桥自行车过街通道的模式进行渠划。
-慢行交通
一般是指出行速度低于15km/h的交通方式。
-公共自行车出行
是指在专属区域内,间隔一定距离规划出一些停放自行车的站点,通过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来管理这些租赁点的自行车。
-平房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运行模式
自行车上有锁车装置和读卡租车、还车的读卡器。租车时,把IC卡放到读卡器上刷一下,自行车就可以骑走了。因为系统是联网的,所以自行车骑到任何一个租赁点都可以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