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扩建后新楼与原工人文化宫之间中庭效果图。
东北网8月14日讯 历经56年风雨,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将迎来第一次大规模改扩建。记者从市总工会获悉,总投资达2亿多元的文化宫改扩建工程目前基本完成立项、规划及周边地块的拆迁工作,设计方案已初步敲定。据悉,此次工人文化宫改扩建将历时两年,期间照常营业。
新工人文化宫比原来大一倍
市工人文化宫兴建于1956年,1957年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0930平方米,建筑面积13752平方米。其建筑主体为西洋古典式风格,浓缩了西方古典建筑众多精华,是我省乃至我国工人文化宫的代表之作。2006年,市规划局将其列为Ⅱ类保护建筑。
作为我市的保护建筑,工人文化宫新建楼体将不高于原楼体高度,并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共占地6614.1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243平方米。新增面积相当于再建一个工人文化宫,建成后的新工人文化宫总面积比原来大了一倍多。新楼为地上五层地下两层,新建楼体将与原工人文化宫通过中庭融为一体。
两千平米租用房屋被收回
百姓熟知的鲁福楼酒店,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租用工人文化宫1349平方米的面积经营,至今已达26年之久。为更好地为广大职工服务,将所有文化宫面积都还给工人,市总工会决定将出租给鲁福楼酒店的房产收回。据悉,该酒店已于今年6月24日歇业,将与新建建筑同楼改造。
此外,工人文化宫还于去年终止了与招商银行工人文化宫支行的租赁合同,回收面积660余平方米。
院内两层保护建筑将被移建
据了解,现工人文化宫院内有一个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期,原为中东铁路局职工住宅,是我市的历史保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现已成为危房,再加上其所处位置正在规划的新址上,为此工人文化宫决定将其进行修复性移建。
打造职工三位一体服务平台
改扩建完成后,市总工会将在原鲁福楼酒店位置建设一个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全国一流的职工服务中心。改造后的新帮扶中心挂两块牌子,即“哈尔滨市职工服务中心”和“哈尔滨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真正使帮扶中心由服务困难职工向服务全体职工拓展,由单纯扶贫济困向救助、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拓展。
新中心共提供12个服务项目,即困难救助、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监督支队、人力资源市场、家政服务、小额贷款、综合服务、帮扶超市、劳模服务、市总工会网站管理和市总工会“冰城职工之家”微博管理。
新工人文化宫设七大功能区
改扩建后的新工人文化宫将成为一个展示省、市工会工作成果的窗口,全方位服务职工的阵地,城市核心地段具有欧陆风情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中心,真正意义上的职工的学校和乐园。
新工人文化宫将设七大功能区:
——综合演艺区,包括剧场、音乐厅、排练室、录音棚等。
——休闲娱乐区,含电影院、舞厅、咖啡厅、棋牌室、书吧、快餐厅等。
——教育培育区,有文化艺术培训学校、佳音文化中心、戏曲培训基地等。
——办公区,包括工人艺术团、各类协会用房等。
——基础设施区,包括停车场、设备间、配电室、职工食堂等。
——展览区,设有工会会史展馆、书画、摄影展区等。
——职工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