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风尘仆仆,安合村外声声急。
8月17日6时许,连续奋战赵光武堤段三天后,省陆军预备役高炮师二团200余名官兵冒雨行军,移师安合村堤段抢险。

安合村地处肇源县新站镇,素有大庆南部“第一水田村”的美誉,全村近1400户。
堤南侧一片汪洋,距离堤北岸5米就是千亩良田。
安合村堤段有1200米是险工弱段,坡陡、水急、浪大,极易发生散渗、管涌,情况危急。
经过一小时的急行军,200余名官兵到达安合村堤段,师长王国林亲临前线下达命令,“务必要在凌晨零点前完成任务”。
省陆军预备役高炮师二团称得上是肇源县防洪队伍中的抢险突击队,是第一支进入肇源抗洪的部队,也是第一支完工移师的队伍。早在前一天晚上接到上级移师安合村的命令后,二团团长、政委便赶来安合村堤段巡查地形,确定抢险计划。“堤在,百姓的家就在,早一点完成任务,就能让村民早一点放心。”二团政委孙学利说。
一声令下,全团用命。“来,再加一袋土,背得动!”“快点装土,一会儿还得运呢!”“铁锹不够,再给拿两把!”……在赵光武堤段,全团200余人已连续奋战三天,疲惫不堪,但看到身后那片绿油油的稻田,战士们干劲儿十足、士气高昂。
听说官兵正在奋力抢险,安合村村长丁树雨带领100多名村民赶来帮忙。“我带来的都是有过抗洪经验的,大部分都参加过九八年抗洪。”提起1998年的洪水,丁树雨仍心有余悸,“水火无情,大水一来,啥都没了”。
56岁的村民潘忠合,一边铲土一边告诉记者,由于安合村堤段坡陡,无法按传统方式铺盖防渗膜,军民商量后,决定采用“土办法”,将防渗膜对折,装入沙袋,铺在堤坝上,再用沙袋压上。
1200米的堤坝上,军民一心,人头攒动。由于任务险重,部队吃饭时间被一推再推,直到13时,战士们才停下,下堤吃饭。
米饭、馒头、土豆、江鱼,战士们吃得却格外香。“这些都是附近村民送来的,他们还义务给部队帮忙做饭。”炊事班战士告诉记者。
当记者上前询问这些村民的姓名时,一名妇女说:“不用宣传我们,这些战士最辛苦。”奋战一上午,战士们体力消耗极大,吃完饭也只能躺在堤坝上休息。13时30分,二团决定军民分工,实施突击作业。村民们负责铺膜,战士们负责装土、运沙袋,军民齐心合力,护堤固坝保家园。
17时许,在军民的努力下,安合村堤段抢险任务顺利完成,比预定时间提前了7个小时,而二团也将继续赶赴别处堤坝进行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