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9日讯 又一把雨伞修好了,81岁的韩广利抬起头露出了笑容,端详一下仔细地收起,再拿起下一把伞。这样的情景在哈市南岗区文库街6-8号这个老旧的小院里已成为居民生活中的一景。20年来,韩广利常常坐在院里的“爱心伞”小摊前义务修理,已经修好了近万把伞。
韩广利的“爱心伞”小站
大院里的“义务修伞工”
近日,记者来到文库街6-8号院,一进院子就看见了韩广利的身影,他正坐在小马扎上修伞,身后是一块手写的木牌“爱心伞服务站,免费修理雨伞”。这就是韩广利的工作室。街坊们说,一年中至少有5个月老爷子都坐在这儿修伞。“就按一天四五把计算吧,现在少说也修了近万把了。”
退休前,韩广利是哈市电车公司的一名质检员,专门负责电车出入库的质量检测。他闲不住,没事就爱鼓捣修理点儿啥。有一次,一个邻居的雨伞坏了,老太太舍不得扔,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修伞的地方。韩广利知道后对她说:“拿来我帮你看看。”他把雨伞拆开,研究了两天,最后为老人修好了伞。从那以后,韩广利便当起了义务修伞工,“这伞要是坏了,扔了挺可惜,不扔吧,又没地儿修。一把伞才卖10块钱,你说修伞能赚多少钱呀?既然大家都不愿意修,那咱就给大家修一修呗,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多活动还有益健康呢。”韩广利笑呵呵地说。
韩广利不但会修伞,还自学了配钥匙、修小家电、镶玻璃、刷油漆、间苗剪枝、磨核桃串手链等手艺,成了院子里的“万能工”,什么东西坏了拿到老韩那儿,他鼓捣鼓捣准能修好。
韩广利和老伙计吕连库
“爱心伞”挂满墙
韩广利修伞修出了名,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都知道文库街6-8号院有个义务修伞工,于是很多大院外的人也把自己的伞送来请韩广利修。
有一次,一个家住道里区的中年女子请韩广利修伞,伞修好后,女子过意不去,掏出10块钱塞给韩广利。韩广利说:“我不收钱,你快拿回去。”女子说:“大爷,拿着吧,你修把伞也不容易。现在都嫌这不赚钱,没人修了,你收点钱也是应该的,也能长久维持下去呀。”韩广利说:“我不收钱,我有退休金,我给大家修伞就是帮个小忙,不为赚钱。”女子见他执意不要,扔下钱,快步跑了。韩广利急了,招呼院里的年轻人二东说:“二东,你快追上去,把钱还给她,咱又不是摆摊做买卖,不能收人家的钱。”二东拿起10块钱,追上女子还给了她,女子没办法收起了钱,又一连说了好几声“谢谢”。
偶尔,韩广利也会无伞可修,于是他便上街捡别人扔的破伞,拿回来修好挂在院墙上当爱心伞,邻居们见他这么为大家着想,也纷纷加入捡破伞的队伍。最多的时候,院墙上挂了30多把爱心伞。阴天下雨,不愿意爬楼取伞,或者来院里串门办事的人没伞,就从墙上取走一把,过后再自觉把伞还回去。附近扫街道的、送快递的都知道这院里常年备有爱心伞。
又一把伞修好了,韩广利舒心地笑了。
老韩修伞有了伴儿
韩广利的坚持感动了一个人——他的老邻居吕连库。四五年前,吕连库也加入了修伞的行列,遇到难题,两人就一起研究解决。韩广利说,十多年前的伞工艺简单,修起来也容易,无非就是龙骨折了换换龙骨什么的。现在的伞工艺复杂,弹簧里套弹簧,卡扣里有卡扣,有时琢磨好几天也不明白,而吕连库的思路却常会让他豁然开朗。“这个老伙计,来的正是时候!”
82岁的王泽浦在文库街6-8号住了20多年,也见证了20多年。“我最佩服的人就是韩广利,这么多年他不光给大家修伞,每年一到秋,他还检查楼道单元门,门弓子、门合叶、走廊的玻璃、灯泡他都自掏腰包给大家换好。去年冬天,那么大的雪,凌晨两点他就起来清雪,我们院常年都是冬天看不着一点残雪。这些好事,做一次两次容易,老韩他都坚持20多年了。”
院里的居民老赵说:“这是一个老旧大院,但因为有这么个人关心着大家,住在大院里的人都感觉很幸福。小家电坏了,拿来老韩会修,菜板子凹进去了,拿来老韩给推推,菜刀不快了,找老韩磨磨,笊篱把折了,找老韩焊上,他总能帮上别人的忙。”对此,老韩总是笑笑说:“能发挥余热,咱自个儿心里也高兴啊!”□记者宫玉范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