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嫩江汛情]“雷锋连”抗洪救灾:各个都是铁打的汉子
2013-08-20 16:18:05 来源:东北网  作者:陈显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雷锋连”接受百姓捐赠物资。东北网记者 陈显春 摄

  东北网甘南8月20日讯(记者 陈显春)8月19日下午,记者赶到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巨宝镇采访“雷锋连”时,正好赶上镇里开办幼儿园的兰波向“雷锋连”捐赠救生衣。他说,“雷锋连”战士冲锋在抗洪抢险一线,缺少装备,太危险了。

“雷锋连”转移受灾群众。苏岩 摄

  这支由退伍老兵、优秀党员和优秀青年组成的“雷锋连”志愿者服务队伍,在这次抗洪抢险中,队伍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本来有10套救生衣,但在转移被洪水围困群众时,给他们穿了。”“雷锋连”连长、退伍军人李冰冰说。“雷锋连”刚成立时只有20人,当时叫“雷锋排”,但在很短时间内,就发展到了100人,排就改为了连。成立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百姓排忧解难,但面对洪水时,他们表现得非常勇敢。

“雷锋连”涉水转移群众及财产。苏岩 摄

  8月10日,嫩干排水渠跃进段发生险情,水从一豁口处漫进了巨宝镇金星三队的村子里。“雷锋连”指导员史伟介绍说,从接到险情消息到集结队员仅用了十分钟时间,70多人的队伍冒雨赶到抢险现场,用了五个小时的时间,就堵住了豁口。

“雷锋连”指导员慰问受灾群众。

  在这次抢险中,患有股骨头坏死的队员闫斌累倒了。据连长李冰冰讲,豁口堵住了还不算完,闫斌不顾劝阻要随队伍去村里转移群众。涉水进村看到那么多群众需要转移,闫斌像换了个人似的生龙活虎起来。不仅是闫斌,“雷锋连”的战士各个都是铁打的汉子,只要任务需要,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到底。

  据统计,从7月初到8月中旬,“雷锋连”参与抗洪抢险30多次,帮助100多名群众从洪水中转移出来。现在,“雷锋连”每天都有一个班的人24小时值班,随时听从调遣。 

点击下页进入“雷锋连”日记摘录 >>


 

  扩展阅读:“雷锋连”日记:一支擅长肉搏战的队伍

  东北网甘南8月20日讯(记者 陈显春)在对“雷锋连”的采访中,记者注意到,“雷锋连”继承了雷锋的光荣传统,每天都有专人负责写工作日记,以下摘录三篇。

“雷锋连”电子版日记。东北网记者 陈显春 摄

  2013年8月15日 阴转雨

  完成任务的“雷锋连”战士,刚吃完饭,就接到洪峰将至,加固嫩江大堤的命令。

  指导员史伟在坝堤上与镇村干部研究部署防汛任务。“雷锋连”战士和各村干部一起准备防汛物资,整整干了一夜。东阳镇起早打鱼的农民见此,惊讶地说,这都四点了,还没回去休息,巨宝镇的“雷锋连”,真令人佩服啊!

  2013年8月17日 阴转晴

  上午7点,“雷锋连”接到新华村巡堤员打来的抢险救援电话,东江大堤新华段两侧护坡出现三处雨水冲刷的深沟,情况紧急。

  “雷锋连”紧急集合战士21人,快速赶到险情地段,灌装沙袋抢修。因为附近无土可取,战士们只有到更远的地方取,加重了战士的负担。但战士们各个肩扛沙袋,步履如飞。

  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灌装沙袋600袋,处理险情3处。防洪大堤得以加固,险情排除。

  2013年8月18日 晴

  上午10点,“雷锋连”集结到三间房与工农村交界处的大坝。此处有15台水泵排农田里的积水,已连续作业10天,昼夜不停。

  大坝的水泥护坡及坝面因水泵排出的水柱冲刷,造成了不安全隐患,“雷锋连”就买来彩条布铺在护坡和大坝上。

  坝里的水流很急,铺彩条布必须从坝底铺起,否则不起作用。连长李冰冰率先垂范,脱掉衣服扯着彩条布就跳到水里。战士在上面喊:李连长,一定要抓住!危险!

  这时,战士兰涛和许佳明也脱掉衣服,接连跳了下来。三人合力,将彩条布顺利铺上。

  记者手记:

本网记者与“雷锋连”指导员史伟合影。

  在采访中我了解到,“雷锋连”指导员史伟是一名仅有29岁的小伙子,有个人理想,有团体意志,更有坚定的信念。他常用这样三句话教导战士: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他说,我们靠的就是肉搏战,抗洪没有救生衣,救火没有灭火器,但战士就是敢往水里跳,往火里钻。当下,做好事的人很多,但“雷锋连”的特色绝无仅有,它已形成一个体系,作为现象存在,且它存在的意义及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它本身。作为一名记者,有责任深挖“雷锋连”现象,我对史伟做出承诺。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