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船老大”驾船抗洪:船停在哪 家就在哪(组图)
2013-08-26 23:30:14 来源:东北网  作者:陈显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同江8月26日讯(记者 陈显春)26日,记者在同江市抗洪抢险一线看到,200多艘拉着沙袋子的小渔船在混同江上穿梭。这支由附近渔民组成的水路抢险队伍,成为抗洪大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同抚大堤上无法行车,距离公路较远的堤段,只能通过船支运送抢险用的沙袋。一条小渔船,一天要往返十趟,每次能运送60多个沙袋。据三村的李振华介绍,在江面一共有200多条渔船,都来自附近村屯渔民自家的打渔船。他从8月2日就上堤了,开始是打桩,后来开始运送沙袋。

渔船靠岸午休。东北网记者 陈显春 摄

船老大范凤宝。东北网记者 陈显春 摄

  中午,忙碌了一上午的小渔船纷纷靠岸,“船老大”们开始吃饭。范凤宝是同江市三村镇二村渔民,已经在江上作业8天了,主要任务就是负责运送沙袋子。他所在的村子处于危险地段,目前所有村民已经全部转移到市区。他的老伴和两个孩子就住在市区的安置点内。范凤宝告诉记者,现在涨水的地方,里面有建筑物或树木,行船充满危险,尤其是大风天。但他是有十八年经验的老渔民了,为了家乡抗洪抢险,付出是应该的。

渔民炸鱼改善伙食。东北网记者 陈显春 摄

  渔船上飘出了炸鱼的香味。“在渔船上吃,在渔船上住,船停在哪,哪就是家”渔民张海说。记者看到,张海的渔船上做饭用具一应俱全,还有睡觉的简易床铺。“渔民都是这样,走哪就住哪,现在形势紧迫,家里人都转移到市区了,渔船成了临时的家。”

  据现场协调船只的渔政工作人员介绍,一天几万个沙袋子通过这些小渔船运到大堤,抗洪中他们起了关键作用。

  新闻链接

  混同江:黑龙江和松花江在同江市三江口汇合后称为混同江,流入俄罗斯叫阿穆尔河。

 

责任编辑:吕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