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日讯(刘晶 记者 张强) 记者从我省气象部门获悉,虽然目前气象条件对农业影响是利大于弊,但由于近期的低温天气对农作物籽粒灌浆有影响,若后期温度仍不高,会造成籽粒饱满程度下降,影响产量。专家建议,农区应采取低温防御工作,促进作物早熟。
目前,我省苗情多为一、二类苗,作物长势较好。从前期的气象条件看,大部分农区6月上旬—8月中旬气温偏高,热量充足,降水偏多,日照略偏少,土壤水分充足。虽然我省局地发生洪涝、冰雹等灾害,受洪水影响,沿江河农田被淹,但灾害均为局地性,对大部分农区作物来说没有太大影响。总体来看,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业的影响是利大于弊,水热条件对作物生长和籽粒灌浆为有利形势。
据统计,从8月24日以来,我省农区日平均气温逐渐下降。24—28日,农区平均气温为17℃,比历年同期偏低1.9℃,其中27、28日农区日平均温度低于16℃。近期,低温时段的日平均气温均高于10℃,不会造成作物生长停止,但对作物籽粒灌浆存在不利影响,尤其近2日平均气温低于16℃,会使作物籽粒灌浆速度受到很大影响,若后期温度仍不高且低温持续时间长,会造成籽粒饱满程度下降,影响产量。若后期温度回升,籽粒逐渐灌浆,影响或小一些。
气象专家建议,一是各地做好低温防御工作,加强后期管理,积极做好促早熟工作;二是目前田间仍存有积水或土壤偏湿的地块,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排涝除湿,减少渍害时间,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三是密切关注我省北部最低温度变化,加强霜冻的预测监测;四是沿江的水田要及早筹划,要考虑成熟前稻田排水的渠道,以保证适时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