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日讯(记者 张锐) 这几天天热,热得人懒洋洋的。鹤岗市工农区新南社区居民颜凤琴老人有一堆衣服该洗了,可是她实在不愿动弹,她想起前不久在社区服务中心领取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代金券”。于是她撕下一张免费洗衣服的代金券,报着试一试的心态给社区打了电话,没想到社区真的安排人员来帮她洗了衣服。
“从来没想过不花钱也能找人洗衣服,这回俺信了。”她看着剪头、擦玻璃等的“代金券”,仔细地把它们收好,留着以后再用。每当想起区委开展的“暖心行动”,颜凤琴老人的心里还真是觉得暖洋洋的。
工农区委在调研中发现,社区居民到社区来办事往往心中带着忧愁、怨气和怒气,如果社区工作人员的态度不好,即使是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他们也会心不平,气不顺,甚至会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党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可是如果社区工作人员多一份关心,多一份温暖,就能分担他们的忧愁,化解他们心中的怨气和怒气,也会拉近党和群众的关系,树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于是,工农区委在全区各社区中推行了“暖心工作法”,从一句暖心的话开始,从让个座,倒一杯水这样一个暖心的动作开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后来,区委对“暖心工作法”进行了推广,在全区开展了以“温暖无时不有、服务无处不在”为主题的“暖心行动”,在“暖心问候”的基础上又拓展出“暖心联络”、“暖心热线”、“暖心接力”、“暖心聊天”等载体,努力做到“服务热心、奉献爱心、温暖人心、凝聚民心、赢得真心”。
“15分钟便民服务圈”是“暖心联络”的重要内容,让老百姓的事在最短的时间得到解决是工农区委的目标,也是他们做出的承诺。为此,他们投资2600万元,新建、改建了新南、红旗、团结、解放等社区服务中心,不仅建有行政办公区,还建立了日间照料中心、电子图书室、阅览室、健身房、书画室、文化活动室和老年大学等基础设施,同时,他们编制了“暖心联络图”。要求每名党员和社区工作人员都要联系几栋楼、几趟房,重点帮扶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贫困人群等弱势群体。
颜凤琴老人所拨打的是“95081”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热线服务电话,这个平台,每月为70岁以上的低保老人免费提供50元的暖心服务券,老人通过热线电话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免费的保洁、清洗、代购、维修等服务。此外,他们还在居民集聚区、小区醒目处、单元楼道等处都设立了“暖心服务信箱”,在网上建立了“电子暖心信箱”,专门接受居民诉求,并让相关部门在一周之内给予答复。
记不得有多少个黄昏和夜晚,先锋社区僻静的路口,83岁的退休的老党员郑忠和他的几个老哥们儿站在昏暗的路灯下,站在雨中,站在风里,路过的人们亲切地和他们打着招呼,他们则目送着他们走进家门,看着他们的家亮起了灯。他们不是在消食聊天,也不是在避暑纳凉,他们是在守护,守护那些放学的孩子和晚归的人们,他们是用他们的爱心传递着“暖心接力” 。一点点光也能带来光明,一点点热也能带来温暖,送就业、送项目和精神救助、心理安慰都是暖心的接力,都传递出正的能量。
“暖心聊天”就是“唠唠知心话”、“追忆美好时光”、“共话邻里亲情”的沟通和交流。在这暖心的聊天中,很多涉及民生民利的事被落实,很多邻里间的矛盾被化解。党员、社区工作人员及其亲属开办了食杂店、小饭店等服务机构,这样的“暖心聊天社”遍布工农区的各个社区。在“暖心聊天社”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的“四必谈、四必访、四联系、四帮扶”活动,更是把这项活动引向深入。
不搞轰轰烈烈的形式,不做大张旗鼓的宣传,但是,鹤岗市工农区的社区百姓感觉党就在身边,随时都能感受到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