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潜水突击队抗洪纪实:我们是抗洪线上最坚固的防线
2013-09-02 21:42:21 来源:东北网  作者:张建斌 刘加海 侯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水中战士。刘加海 摄

  东北网9月2日讯 (张建斌 刘加海 记者 侯巍)在农垦建三江管局青龙山莲花河抗洪抢险一线,有一支这样的队伍,他们人数不多,但身强力壮,反应及时能够迅速出击;他们年龄不大,但水性很好,每当坝体出现险情需要潜水作业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去;他们不善言辞,但胆大心细,关键时刻总是挺身而出。在每一次抗洪抢险中的危急时刻,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是一组由党员干部和基干民兵组成的抢险突击队,被形象地称为“潜水突击队”。

  “莲花河6+260处小坝处发现脱坡,需要紧急潜水作业。“潜水突击一队”全体出动,完毕!”,凌晨4时,在莲花河防汛指挥部的临时休息帐篷里对讲机突然响起。

  “突击队收到!完毕!”,队长付永海放下对讲机,转过头来,“突进队集合!快!”一声声口令,和衣而睡的抢险突击队员一个轱辘爬起身开始集结。

  不到5分钟,队伍集合完毕赶赴险情突发处。

抢险队员在运送沙袋。刘加海 摄

  9月2日,“莲花右岸6+260处小坝处发现坝体脱坡,“潜水突击队”乘坐两艘冲锋舟紧急赶赴到险情地段。正值天空飘着小雨,江风从队员的身上穿过,很多人都禁不住冷打了一个寒颤。

  “脱衣服,下水!”随着队长一声令下,队员们脱下外裤,系上安全绳,扑通一声,纷纷跳入寒冷的水中,一入水刺骨的寒意如刀子一样刺在身上,“有点凉……”,不知道谁说一句。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立秋已过,黑龙江早晚是十分寒凉。何况当时室外温度不过14多度,而江水不足10度。

  而此刻,队员们早已经忘记了寒冷,他们在大坝上砸木桩,把木方用铁丝固定在木桩上,甩开膀子干了起来……此时,伴随着发动的轰鸣声,运输船也及时赶到。

  “石料,来,来我这!我脚底下低。”一袋袋碎石袋扑通扑通落入水中,队员们尚未浸湿的头发也瞬间被溅起的水花打透。

  “坡这边的坝体裂缝又大了!”

  “马上打钢管固定!”水利专家喊道。

  “我来,大锤给我。”副队长于明哲一个箭步冲上前,脱下外衣系在腰间。他抡圆了膀子,一锤一锤地砸下去。他的牙紧紧咬在一起,每伴随一锤,两腮的肉也附和着微微一颤。

  时间在飞逝,这一干,就干到了晚上11点多,险情得到排除。这期间,很多队员们已经在水中连续浸泡了十多个小时,当突击队员上岸后一个个浑身都不禁冷战连连,身上起了豆大的鸡皮疙瘩。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是我们的战场”,这已成了队员们心中的信念。

  很多人为这些队员在危机时刻冲在最前,又长时间在水中浸泡作业的精神感动了。队长付永海笑着说,“我们这些人多数都是党员干部,还有退伍军人,有基干民兵,这个关键时候,我们不上让谁上,我们不带头谁带头。保住大堤,保护家园就是我们的责任。”

  汛情就是召唤,险情就是命令。在30个抗洪抢险的日夜里“潜水突击队员”奋不顾身跳入水中的画面一次次上演。风吹日晒令队员们全身黝黑的皮肤更加刚毅,长期水中作业有的人身边大片得了湿疹、皮炎,但他们也只是简单擦药处理了事。常常是上一次下水衣服还没有干,便又开始新的战斗。这支队伍被一线的将士亲切地称为“水上漂”、“龙山第一锤”。据了解,像这样队伍莲花河抗洪一线共有三支,24个小队,共计240多人。从踏上堤坝的那天起,他们从没有离开过,他们用刚毅与坚强与洪魔抗争,用坚忍和汗水守卫着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