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被忽悠“借条”变“收条” 债主万元借款打水漂
2013-09-05 10:59:57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耿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5日讯 借钱方将“借条”写成“收条”,债主疏忽大意,没有注意到借方的陷阱,结果1万元借款打了水漂。市民孙凯(化名)日前的遭遇,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

  市民孙凯几年前开了一个小卖铺。刘军(化名)是位供货商,因有生意往来,两人成了朋友。后来,因为家中有事,孙凯终止了小卖铺的生意。

  日前,刘军忽然找到孙凯,称自己手头紧,希望从孙凯这里借1万元钱。拿到钱后,刘军满口道谢并立下字据,“今从孙凯这里收到1万元钱……”孙凯当时也没多想,收下字据后,两人分道扬镳。

  到了还款期后,刘军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脱。孙凯将刘军告上法庭。经道外区人民法院审理,孙凯最终败诉。

  黑龙江士安律师事务所律师任士安是孙凯的代理律师,他告诉记者说,在法庭上,刘军指着“收条”称,这是自己给孙凯供货后收到货款时留下的凭证,根本不涉及什么借款。同时,又拿出了以前两人合作时的其他收条,借以说明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而孙凯既拿不出其他物证,也找不到其他人证明借钱的事,最终因一字之差输掉了官司。“借条”“收条”有严格的区分,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以免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