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9月13日讯 我省森工林区立足在保护中发展这一核心,积极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主体,加速资源整合,强势推进优势产业建设步伐,向集团化、规模化的深入挖潜要效益,让“保护中发展”的效益最大化。
在鹤立林业局营林产业园区记者看到,郁郁葱葱的用材、经济、绿化观赏等72种苗木,在占地3000亩、有序规划、布局合理的苗床上,不断实现着产值的递增。目前,该园区产值已达5600万元,还创造了300个就业岗位。从今年起,园区苗木将以每年1500万元的产值递增,三年后可实现利润1200万元。
柴河林业局以“林下经济大局、山特产品大局、生态旅游大局、木材加工大局”建设为目标,以培育生态主导型产业为重点,实施“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战略,形成了项目集聚、产业延伸、劳动密集、就业松散的新型产业体系,近三年,一二三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6%;迎春林业局突出地缘优势,高起点打造“中国蜂都”,山上建基地、山下建龙头、山外拓市场,仅蜂产品一项,就完成年销售额3000万元,实现利润800万元,并实现中国成品蜂蜜的首次出口;山河屯林业局和大海林林业局,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山河屯林业局依托高山湿地、偃松、奇桦、杜鹃、石海、瀑布、峡谷等资源,着力培育“龙江第一山”、“关东第一园”、“北方第一峡”,做优做强“一山一水一幅画、一步一景一重天”的4A级景区“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海林林业局则让“中国雪乡”越叫越响,打出了“中国雪乡、世界共享”的品牌效应;绥阳林业局延长黑木耳产业链,不仅使黑木耳实现种、养、加、销一条龙,更实现了黑木耳产生的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此外,桦南林业局、双鸭山林业局做足“铁道线经济”大文章,园区建设日新月异;绥棱林业局做强林产工业项目,吃干榨净木材资源,获利丰厚;通北林业局则依靠小小牙签和棉球棒的生产,打造出了“亚洲最大生产基地”的名头。
森工林区深刻理解和把握“保护中发展”的定位,在保护好生态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力量,壮大经济规模,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突出特色发展产业、招商引资发展产业、通过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发展产业、创新体制和机制发展产业、用好科技和市场发展产业,上半年先后开展5次集中招商活动,共签约项目48个,签约总额68.8亿元;年初确定的93个重点产业项目,开复工68个,开复工率达到了73.1%,粮食仓储物流、绿色食品加工、森林旅游等一批大项目,已全部在上半年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