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群众路线典型报道】记心系百姓的好书记李凤山(下)
2013-09-16 15:10:27 来源:东北网  作者:顾硕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东北网从9月16日起推出肇东市黎明镇长富村党总支书记李凤山典型报道,用李凤山的事迹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宗旨和使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塑造和提升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东北网9月16日讯 (记者 顾硕)  2013年4月17日,肇东市黎明镇长富村万人空巷,全村百姓无不动容落泪,这一天,他们的好书记李凤山与世长辞。临终前,老维子屯的一段还未来得及修护的路成了李凤山最后的一个遗憾。

  9月15日,记者走进长富村,切身体会了李凤山带给长富村的财富与智慧,老支书周恩说,李书记走了,但他留下了价值6200万元的村级固定资产和存款580万元,留下了1.6万元的村民年人均收入,留下了一个日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肇东市黎明镇长富村党总支书记李凤山。(生前照片)

  李凤山担任村党支部书记37年,各项工作都想在前,干在前,排在前,几十年如一日以身示范走在前,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李大干”,他实干创业,大力发展村级经济,给长富村留下了厚厚的“家底儿”。

  在计划经济时代,李凤山就大抓粮食生产,他依靠科技种田,使长富村玉米亩产达到了近600斤,远远超出了一般地区玉米亩产近400斤的产量,确保完成了国家粮食上交任务,没吃过一斤国家返销粮,这正都因为他实干、会干。

  李凤山的家整洁、简朴。东北网记者 顾硕 摄

  上世纪80年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他就积极对上争取资金支持,带领全体村民大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硬是用人拉肩扛等土办法,改变了全村农业生产严重缺水的现状,从一个生产队一口机电井逐步发展到全村38口机电井,并使水利设施基本配套完备,为全村的农耕生产和畜牧业养殖打下了坚实的配套设施基础。

  李凤山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通过兴建村办企业带领全村百姓增收致富奔小康,创造了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乡(镇)村经济的“长富模式”。从2004年初开始,长富村对原有集体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肇东市首家农业股份合作公司——肇东市长富米业有限公司,当年投资20多万元建成加工生产线,在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大干牌有机小米”商标,李凤山多次赴省城、跑北京寻找商机,打造了“绿色有机第一米”这一品牌。

  李凤山家中一口枯井。东北网记者 顾硕 摄

  现在,长富米业合作社入社农户299户,全村规模经营绿色有机谷子种植面积2300亩,同时辐射带动外村绿色有机谷子种植面积2200亩,年加工销售有机小米4万箱,村集体年纯收入200万元,入社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

  李凤山还积极开辟增收渠道,大搞劳务输出,组织富余劳动力走出田间,外出打工挣钱。目前,全村在石家庄做技术工人的有120人,有35户农民在天津建筑设备租赁一条街开展经营,有56名农民被俄罗斯聘为农业技术顾问,有25名农民成为专职农副产品经纪人,现在长富村每年依靠劳务输出就创收近800万元。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农村基层干部,李凤山把党的事业看得高于一切,在农村发展的每个时期,他都以发展经济、致富群众、改善民生为己任,他用实干、敢干、会干的“大干”精神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止,奉献终生。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