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重建扩建泵站连接断头渠 21处易涝片区三年全消灭
2013-09-24 08:30:11 来源: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9月24日讯 哈尔滨市一些地下排水管线建成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如今多是“伤痕累累”,且老城区大部分排水系统为雨污合流,城市21处易涝片区逢雨必涝……在今年推进的哈尔滨市源网改造整体推进工程中,排水改造无疑是重中之重。截至目前,哈市已改造完成12处易涝片区,三年内21处易涝片区将全部改造完成。此外,哈市将进一步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形成以雨污分流制为目标的排水管网、泵站等组成布局合理的排水系统。

  现状

  管网系统超百岁

  老城区多为雨污合流

  哈市一些区域逢雨必涝,到底是何原因?

  23日,记者分别从哈市建委和哈市排水集团了解到,哈市地下排水管网系统始建于1904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哈市老城区排水管线大部分标准极低,现行的排水规划设计仍沿用着几十年前的规范,排水泵站的机排能力为每秒119.75立方米,而哈市雨季最大积水量达每秒185立方米,可想而知,这样的排水能力面对暴雨一定是无能为力。目前,主城区有21处主要易涝片区,内涝隐患十分严重。

  另外,哈市老城区既有管网设施陈旧老化问题也十分突出,解放前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管线及设备仍在运行且超期服役,江南城区有217公里老旧管网建于伪满时期和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占管网总长度的18%,其中道里区51公里、道外区65公里、南岗区44公里、香坊区32公里、平房区25公里。这些老旧管线漏失率极高、泵站机排能力不足,不仅影响了运行能力,而且提高了维护成本。

  目前,哈市主城区共建有36座排水泵站,排水管线总长度约为2173公里,其中:老城区、呼兰区所属管网1378公里,大部分为雨污合流制管道;松北、群力、哈西、哈南新区内所属管网795公里,全部为分流制管道。


  改造

  已完成12处易涝片

  两年内解决其余9处

  从4月份至今的排水系统管网改造,进展如何?

  哈市排水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目前哈市主城区的21处易涝片区,将在三年内全部消灭,今年春季至今已经解决了12处。包括先锋桥泵站改扩建工程,在现泵站重建一处泵站,改造桥区周边的配套排水管线,以此增强机排能力,改善先锋桥泵站配套排水管线容量小、泵站机排能力不足、设备老化的现状;先锋化工区域内涝治理工程,目前改造了先锋桥泵站至化工泵站连接渠排水管道,解决了先锋泵站扩建后,原有连接管线承载力不足的问题,缓解先锋桥易涝片区和禧龙大市场周边积水内涝现状;新阳路区域内涝治理工程,连接安红街和新正阳泵站北环路2处断头渠及进水调节池,提高区域排水管线输送能力,解决了“建国街(建国公园门前)”、“新阳路(建河街街口)”、“哈药路(新阳路-建国街)”3处易涝片区;此外,一机路排水泵站改造工程建设排水泵站1座,改造排水管线,减少积水面积,增加机排能力,解决“一机路(一机路与建宏街周边)”易涝片区。

  目前,这几处重点改造地点全部完工,在今夏的几场雨到来之后,上述地点未现严重积水,起到了极好的效果,将在今后两年内陆续解决其余9个易涝片区。

  目标

  以雨污分流为目标的排水管网和泵站布局

  地下管网整体升级后,将达到什么效果?

  哈市建委管线办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排水管网问题,我们主要启动四个大项目,城市内涝区域治理项目、老旧管网改造项目、新建排水管网项目和城市污水处理项目。主要目标是三年后哈市将形成以雨污分流为目标的排水管网和泵站布局。”

  据介绍,为完善城市排水系统,通过逐步改造,哈市今后将形成以雨污分流制为目标的排水管网、泵站等组成布局合理的排水系统;同时加快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和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率,确保排水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相配套。哈市将启动朝阳水质净化厂、团结镇污水处理厂及成高子镇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马家沟和阿什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松花江哈尔滨段水质。

  今年,哈市还提出了新的雨洪模型系统工程,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开发、排水系统建模、内涝治理工程设计洪雨研究、内涝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与方案设计、原始数据采集、硬件购置等内容。雨洪模型系统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城市排水管理水平,提高排涝应急处理、分析和处置能力。

  此外,哈市将增设修补雨水井和联络管工程,实施78处雨水井和联络管维修改造,缓解承德街、草市街等部分街路积水问题。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