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地铁建造的这五年
2013-09-24 10:30:01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刘希阳 张磊 李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4日讯 虽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可5年修一条地铁对于市民来说还是太慢了。17.48公里的隧道,18座车站,110个出入口和风亭,1座控制中心、2座变电所、1处车辆段、1处停车场。抽象的工程数字难以抵消人们心中的疑虑——按这么个干法,10条线全干完不得50年啊?

  白天不懂夜的黑,沐浴着阳光的我们想象不到在地下30米深处干工程是什么概念,老城区的狭窄街道,绕不开的桥梁、房屋、铁道和水、电、气、通讯管线,松花江漫滩区超高水位的地下水,还有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

  土 建

  铁锹挖出的哈工大站

  如果把沿线的楼房都拆了,地铁这活就好干了。问题是,地铁必须穿过繁华区域才有意义,建成区的楼房、桥梁、铁路、管线已经成型,在这样的地区构建庞大的地下建筑物,只能像“土拨鼠”一样,在地下悄悄进行。

  18个地铁车站,每个车站所处位置、地理环境都不同,施工方法也不一样。围上工程围挡大大方方地开挖当然是相对简单的,但这种明挖法对地面道路及环境影响较大,只能在有条件进行交通疏解、管线搬迁较少的情况下采用,而全线只有医大二院站至和兴路站区间3.56公里路段有此条件。

  不能明挖的地方怎么办?只能采取盖挖法,利用夜间封闭道路,开挖路面,在车站顶板上方快速架设军便梁,形成临时路面,然后再在临时路面下进行内部施工。然而最坑爹的,还是暗挖法。

  “怎么就摊上这么个标?”中铁二十二局六公司哈尔滨地铁项目部书记李民一想哈工大站就脑仁儿疼,全线18座车站,只有这个车站需要暗挖。标段上方是西大直街、教化立交桥,交通太繁忙,正常情况下车行都比较慢,根本不可能像学府路那样封路豁开地面干,只能在地下挖。

  “由于大型机械无法进入地下,只能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每天只能前进1米。”隧道一段不仅需要改造“7381”工程,还要穿越滨绥铁路线和教化立交桥基础桥桩,稍有不慎就会塌方,李民和他的兄弟们就这样提心吊胆地挖了3年。

  车站的建设就已不易,隧道的挖掘则更难。工程大学站到哈东站站区间位于松花江漫滩区域,施工地层稳定性差、敏感度强,地面沉降受控难度大,加之地面上的南直路立交桥、太平文化宫等建筑的存在,隧道既无法明挖也无法暗挖。哈尔滨地铁引入最先进的盾构法施工,盾构机在如此寒冷的地区进行冬季作业,在中国地铁建筑史上尚属首次。

  盾构机能够在复杂的地质结构中确保作业安全,12小时可前进9.6米,将挖掘效率提高近10倍,并能实现精确的“一次成洞”。地铁1号线正线盾构区间全部安全贯通,为铺轨施工创造了先决条件。

  铺 轨

  54公里铁轨每天只能铺75米

  有了隧道,可以铺轨了,这活儿是不是比挖隧道简单呢?地铁1号线采用“轨排架轨法”铺轨,铁轨、轨枕、扣件等部件在铺轨基地组装成轨排,然后再开始铁轨吊装、调试轨道方向、浇筑混凝土、焊接、拆除铁轨支架等步骤。只有如此,才能防止温差等客观因素导致的偏差。

  由于地上地下温差较大,相比南方城市,我市地铁隧道内潮气非常重,有时甚至影响到铺轨前的测量工作,雾气最大时甚至需要使用排风机抽湿。

  为减少地铁运行对周边的影响,在轨道铺设中,哈尔滨地铁1号线广泛采用了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隔离式减震垫等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地铁运行中的震动。

  为了乘客能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乘车,轨道铺设中采用了无缝线路焊接技术。一根铁轨的长度约为25米左右,铺装成地铁轨道后,接缝处会让地铁车辆运行产生大量的噪音。施工单位使用德国进口的移动式闪光接触焊接机组,使无缝接轨的长度达到了2公里左右,全部铺装完毕后,又对整条地铁轨道进行了无缝焊接,使整个轨道好似一根钢轨,保证车辆行驶平稳没有噪音。

  这样的施工方法保证了工程的安全,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减缓了工程的速度,3班工人24小时倒班,每天也只能铺设75米,而地铁1号线一期、二期往返双向轨道总长度超过54公里。简单一除就可以知道,这项工作至少需要1400多天。

  设备安装

  13大系统支撑地铁运行

  有了隧道和铁轨,就能开车运营吗?整个地铁系统由车辆、信号、通信、设备监控等13个系统组成,设备安装及车站装修是地铁项目的最后一道工序。

  自己家装修都得一家人忙活大半年,何况地铁设备安装调试?各种管道系统纵横交错、电气设备多、配电容量大、管线规格多、铺设线路长、系统接口多,种种问题扑面而来。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哈尔滨地铁集团专门成立了地铁设备安装及车站装修指挥部,针对工程各个关键控制点编制了一系列的专项方案及管理办法,通过合理安排作业面缩短工期;与参建各方和周边单位商讨施工接口界面,采用异地加工的方式解决了地面加工场地面积不足等问题;对各种材料的加工制订了周密的计划,合理安排了成品的转运进场时间,使施工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平均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18座车站,17.48公里隧道,13个子系统的安装调试……187家参建单位、近1万名建设者,用4年完成了这座城市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建设周期最长、涉及面最广的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全国其他城市的首条地铁线,大都需要用五六年时间完成。哈尔滨地铁1号线一、二期工程,用时5年实现载客试运营,作为一个城市的首条地铁线路,这个速度,真的不慢。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