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6日讯 地铁一号线的开通圆了冰城市民的地铁梦,同样,也圆了曾在本报工作过、如今还在媒体工作的陈伟民日思夜想二十年的地铁梦。作为第一个报道和关注哈尔滨地铁的记者,陈伟民表示,他的人生可以和地铁产生联系,是一种荣幸。
1993年陈伟民发表的关于地铁的文章
1993年,时任《东方晨报》(《黑龙江晨报》前身)记者的陈伟民采写并刊发了一篇题为《哈尔滨,何时能圆地铁梦》的文章,这是省城新闻媒体刊发的第一篇有关地铁方面的报道。这篇文章在冰城市民中产生了极大反响,也让市民们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疑问。什么是地铁?地铁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能够建成开通?为了解答市民们的这些疑惑,让更多的人了解原本十分陌生的地铁,几天后,题为《地铁驶入九三年》的文章再次见报,文章中汇集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四个城市有关地铁的资料,并列举了很多已建好的地铁带给市民方便的例子。一系列的报道,让冰城人初识地铁,同时也对地铁产生了美好的憧憬,对地铁的到来充满期盼。
“二十年后,咱们哈尔滨的地铁终于要开通了,我心里特别期待!”当曾经的地铁梦终于要实现时,陈伟民激动地表达着自己的心情。现如今,陈伟民依然是一名新闻工作者,说起哈尔滨的地铁,他如数家珍般回忆着从前的采访记忆。陈伟民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哈尔滨的城市交通并不太发达,市民出行都是依靠公交车。“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市民出行难的问题不断凸显出来,那时候的公交车,如果你对别人谦让,根本就上不去车,有时候还得靠调度员把人推上去才行。”
1993年,陈伟民来到《东方晨报》工作,这一年,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哈尔滨开始实施“8路5桥工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哈尔滨大部分主干街路几乎全都封闭,这使市民的出行更加困难,几乎成了一种负担。而在此间的采访过程中,他得知哈尔滨市政府已经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为了建地铁,还成立了哈尔滨地铁筹备办公室,由年近六旬的时任哈市电车总公司经理的魏学孔担任办公室主任,希望用地铁来缓解市民出行难的问题。”陈伟民说,那时候,不少市民都渴望着可以“天上走,地下行”,“天上走”指的是轻轨,而“地下行”说的就是地铁。“现在咱们‘地下行’的想法就要实现了,也看到了哈尔滨想要建设轻轨的规划,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轻轨和地铁这两种公共交通方式可以结合起来,方便市民出行。”
说起二十年后地铁梦圆,陈伟民感慨万千:“作为第一个报道和关注地铁的新闻工作者,我非常自豪,也对它满怀期待!地铁开通后,哈尔滨的拥堵问题能得到缓解,但是现在的地铁仅仅是单线,我也希望咱们城市的地铁能够像北京地铁一样,满足人们更多的出行需求。”陈伟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