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显示屏就知堵不堵车。
东北网9月26日讯 志愿者小王被安排到桃山公园附近的路口执勤,过了大约三四天,他发现了一件怪事:路口的绿灯配时不一样,甚至在同一时段也不一样,虽然觉得有点稀奇,但小王又总结出了一条规律:车辆少时,绿灯时间自动缩短,司机们不用百无聊赖地苦等了。就在小王还在为自己的新发现感到好奇时,我市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已经紧锣密鼓地投入使用。
10个系统实现微循环
9月22日,记者来到市交警支队体验“智能化”带来的全新感受,偌大的显示屏上正实时直播各主要路段路况,直观而具体。尽管已经过了上班高峰,个别路段车流量仍比较大,交警迅速在电脑上输入绕行建议,路面上的交通诱导屏也即时显示最佳分流路线。
“若发生事故,几秒钟就能发现了。”记者注意到,从收集信息到发布建议,整个过程不足一分钟,应急指挥时间大大缩短,分流效率大幅提升。据介绍,智能交通指挥中心于8月末正式启用,中心由1个智能平台和10个子系统构成,通过最新加装的65个高清“电子眼”,全方位掌控市区交通状况。除了能对道路交通进行指挥管理外,还可以控制道路信号灯的配时、监控抓拍交通违法行为,并对重大交通事故进行应急指挥。在实现交通微循环和业务办理等方面的全面提速,将使广大市民享受更加高效、便捷的交通服务。
“绿波效应”背后的奥秘
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后,山湖路3个路口——桃山公园、一转盘、市实验高中全部实现自动配时,绿灯可自己“商量”时间。然而,不少司机师傅面对变“聪明”的红绿灯却感到有些困惑:“等灯时间确实少了,不过我们也纳闷,为啥看不见倒计时了”。
“由于驾驶员习惯了看倒计时不看灯,所以面对倒数还未到‘0’就突然跳转向位的情况很茫然。为此,我们关闭了一转盘的倒计时系统,就是希望广大司机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信号灯上。”配时系统运行时间为上午10时至下午15时10分,晚19时至第二天凌晨5时。山湖路3个路口开始自动配时以来,一个放行周期的时间比以前减少了10秒左右,明显缩短了驾驶员等待时间。交警特别提示,这套系统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能带来“绿波效应”。比如,您驾车通过第一个路口恰好遇上绿灯,接下来通过后面的路口,就会遇到一连串的绿灯;如果第一个路口遇上红灯,当您等完这个红灯后,接下来也会一路绿灯。
看显示屏就知堵不堵车
上午10时30分,大同街上的一块交通诱导屏正发挥着“导航”功能,屏幕显示市区大多路段为绿色,山湖路往大商方向为黄色。在这张“电子地图”上,主干道呈现红黄绿三色,绿色表示路口交通顺畅,黄色代表轻度拥堵,一旦出现红色则表示相应路段拥堵严重,或者发生了交通事故,驾驶员可根据“红黄绿”的分布情况选择合理路线。除了“电子地图”,还在65个路口设置了高清摄像头,能多角度拍摄各种交通违法行为,闯红灯、套牌、遮挡牌照等违法行为都将被这些犀利的“电子警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