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数年如一日默默耕耘——走近五大连池居住区一线工人(高清组图)
2013-10-01 21:21:11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杨林川 李博 陈显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1日讯(记者 杨林川 李博 陈显春)五大连池风景区的火山奇观、地理地貌让游人流连忘返,而五大连池风景区居住区环境的好与坏,也同样影响着游客们的雅致。近日,东北网记者走近了在居住区工作的一线工人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以柔克刚”的女城管:时刻牢记文明执法

  刚见到陈淼和侯雪巍时,两人一身制服打扮,英姿飒爽。当过兵的陈淼今年26岁,转业后被分配到五大连池风景区综合执法局,已参加工作两年多。“我和侯雪巍负责居住区主干道巡查,局里的男同事负责景区资源保护和违建巡查。早晨6点上路,晚上吃完晚饭要巡查到8点。”陈淼说。

陈淼(左)、侯雪薇(右)在执法中。东北网记者 李博 摄

  督促小商贩到规定的地方摆摊、禁止沿街商家乱摆乱放是陈淼和侯雪巍的工作职责,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却充满了智慧与较量,做起来异常辛苦。

  当陈淼讲起一次执法经历时,眼睛里仍有一丝委屈。在一次巡查中,她们发现一个卖水果的商贩在不允许摆摊的地方经营,就停车下去劝离,可是没想到该商贩开口就骂人,无论陈淼怎样耐心地劝说,小商贩仍是满嘴脏话,人都走得老远了,嘴里仍是喋喋不休。

  陈淼说,景区的执法者形象是第一位的,文明执法要时刻牢记,即便挨骂也要忍受,这是职责所在,“还是明白道理的人多,其实景区的大多数商贩素质都很高。”


 

  环卫处的帅小伙朱宝权:我喜欢这份工作

  财政路上200米的路段是帅小伙朱宝权的地盘,在这里他做主。

环卫工人朱宝权正在清扫路面。东北网记者 李博 摄

  纸屑、烟头、树叶等路面上的垃圾,也由朱宝权全权处理。没错,他就是环卫工人。这个30岁的小伙子,瘦得很健康。2011年3月份,他被招入景区环卫处,他的家就在距离景区三公里的清泉村。

  朱宝权说,家里的地由妻子伺候,赶上农忙时,他会找人替班,回去种地。

  他每天骑着摩托车往返于家和清扫路段之间。早晨天刚亮,他就要从家里出发,打扫一遍路面,然后回去吃饭,8点多再上路段,中午回家吃晚饭,休息两个小时后,再返回来直到晚上5点下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么年轻,肯定有比环卫工更好更赚钱的工作吧?不仅记者关心这个问题,很多他身边的朋友也都这样问过他。朱宝权的回答却很简单:“我喜欢这份工作,这和挣多少钱没关系。”

  朴实的人,朴实的话,掷地有声。好样的,朱宝权。


 

  老园丁李炳爱的人生哲学:干啥就得爱啥

  “干啥就得爱啥,这样才能把它干好。”这是李炳爱说得最具哲学色彩的一句话。而说这说句话的原因,是记者对他工作经历的疑问。

园林护工李炳爱在工作中。东北网记者 李博 摄

  今年55岁的李炳爱原是水泥厂工人,在那里他工作了30多年,三年前,他被安置到五大连池景区园林处,在绿化基地负责种花种草。

  外行啊,不懂花,不懂草,怎么能干好呢?面对记者的疑问,李炳爱说出了上面那句话。其实,这话说得容易,做起来还真有点难度。“不会,学呗。”李炳爱虚心向老师傅学习,看别人怎么做,再加上他细心研究,不久就掌握了种花种草的管护技术。从打苗床到种子下地,再到浇水、施肥和喷药,李炳爱说得头头是道。

  现在已经过了绿化季节,但为了国庆期间的景区菊花展,绿化基地特意栽培了一万盆菊花。李炳爱带着记者来到了菊花大棚里,当他讲述如何靠阳光来控制花期等花艺常识时,俨然一个专业园艺师。

  大棚里的菊花含苞待放,李炳爱心里美滋滋的。“很有成就感,尤其是花上道后,鲜艳可人,看到自己亲手培育的花草能给游人带来愉悦,这种感觉是钱换不来的。”

  记者手记:这次采访感触最深的是,从这些一线工人身上总结出了一个词,就是满足。他们虽然没有说出“爱岗敬业”这样专业化的词汇,但他们用最朴实的语言和行动表明,他们就是爱岗敬业的典范。

  他们在一线干着最苦、最累的活,但听不到他们的抱怨,有的只是对岗位的喜欢,对事业的追求,对人生的良好心态。知足常乐,在于此!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