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10月1日电 (记者 王君宝) “这是陈毅故居的,这是刘伯承的,36天我全走遍了!”哈尔滨一处普通民宅内,79岁的魏云飞展开十大元帅故居寻访纪念册,在朋友面前兴奋地介绍。国庆前一天,他的“十大元帅纪念室”迎来了第一批客人。
在70多平方米的家中,摆满了开国元帅的画像和奖章。毛泽东等一代伟人的铜像在低矮的房间内,显得异常高大。柜子上、地板上、电视墙、写字桌,一本本历史资料、一张张历史图片布满每个角落。建国前期,中国那一段峥嵘岁月在魏云飞的纪念室一览无余。
花费36天,行程近万公里,足迹遍布十余省份,走访十大元帅故居,运回8个箱子的展品。魏云飞说,这样做就是希望能在国庆期间,向干部群众开放自己的家庭纪念室,在这个特殊的节日传播革命精神。
89岁的抗联老战士李敏家中,也同样满是红色收藏。李敏13岁成为一名抗联战士,年轻时参加抗日战斗为国效力,退休后便致力于抗联历史的宣传工作。
在她的家中收藏有烈士赵尚志生前用过的毡毯,几十幅抗联烈士的画像。已进耄耋之年,李敏仍与几十位退休老人组建了一支抗联精神宣传队,平日用歌声讲述历史。
“我曾为俄国,韩国,日本的客人展示过这些收藏,记得俄国朋友听了我的歌,当时就流泪了。”李敏介绍,这些年她对外宣讲几百场,演出抗联歌曲几十次,目的就是希望年轻一代能记住历史,不忘革命精神。“假期这几天,还要为客人作宣讲呢!”
这个国庆长假,哈尔滨市民王士屏不仅参观了魏云飞的十大元帅纪念馆,还特地从自己的收藏中拿出了一张印有开国元勋的图画。作为红色收藏爱好者,72岁的王士屏从1959年开始收集历史红色经典图册。开馆当日,来到魏云飞的纪念室,王士屏也希望能将自己的收藏贡献出来,共同弘扬革命传统。
1931年9月19日,时任中共中央驻东北代表的的罗登贤在哈尔滨发出抗日第一声呐喊,1946年哈尔滨作为“共和国长子’第一个获得解放,自此,缅怀与感恩便一直伴随这个具有浓重抗战历史传统情节的城市。
“在哈尔滨搞红色活动的爱好者很多。”同来参观纪念室的孙凤来对记者介绍。他的朋友中就有近十位是红色收藏爱好者,“平日里交换收藏、以红歌会友,是常有的事。”孙凤来说。
据了解,“十大元帅纪念室”已经是魏云飞这些年来建立的第二个红色纪念场所。1998在哈尔滨市成高子镇,魏云飞便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红色纪念馆——缅怀一代伟人家庭纪念馆。15年来,展馆已接待10万多来访者,对外办展20多次。
历史造就了这个城市深厚的革命底蕴,也让红色情怀深埋在了冰城老人的心中。李敏说:“国庆日不仅仅意味着放假,更多的应是对历史的纪念。我们在学校、军队做抗联宣传,就是希望能让年轻一代了解历史,感受历史,不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