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岩画清理挖掘现场出土的动物骨骼。
东北网10月5日讯 (记者 侯巍)近日,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大兴安岭地委宣传部组成岩画考古队,深入大兴安岭原始林区进行彩绘岩画考古调查并对漠河岩画遗迹进行了首次考古清理发掘,出土了红褐色彩绘岩画、骨器和一批动物骨骼,对于初步确定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及其它地区相同类型的彩绘岩画年代,提供了科学可靠的物证,具有重要的岩画学术价值。
河岩画点出土角锥的清理挖掘现场。
漠河清理挖掘出土的三人纹岩画,该岩画为国内首次出土的彩绘岩画。
赵评春研究员介绍说:“关于岩画的年代,整个学术界包括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这批考古材料的出土,将通过科学分析测定其颜料成分和岩画形成的年代,对于进一步认识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及其它地区相同类型的彩绘岩画,都将提供科学可靠的物证。目前,岩画遗迹内出土了磨制精致的角锥,表明其使用上限时间在新石器时代,那时大兴安岭岩画的绘制者们已经掌握雕凿修整长方形平面岩壁的能力和意识,从它的简笔画造型来看,应该属于原始文化艺术形态。至于此类彩绘岩画绘制年代,还要等待出土碳十四检测分析结果出来以后才可以得出一个相对结论”。

漠河岩画点出土角锥的清理挖掘现场。
据了解,在大兴安岭没有发现岩画之前,该地区曾陆续发现过十八站旧石器时期古人类活动遗址、大子杨青铜器、沿界江(黑龙江)辽金时期文物等,岩画的考古调查填补了黑龙江过去没有广泛形成系列岩画的空白。由于岩画分布的广泛性和形象性,更容易引起人们关注,目前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存在的众多岩画,经过风吹日晒留存到今天,自身价值弥足珍贵。古人用什么简单办法调制出有色彩的颜料进行绘制,具体反应了什么思想意识,有待于考古学者逐渐进行推进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