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家长选择乘坐地铁送孩子去幼儿园。
早高峰,地铁车厢内少有空座。

早高峰,104路公交车上有不少空座。
东北网10月9日讯 7时20分,早高峰时刻,104路公交站台等车人寥寥,上了车竟然有空座。地铁1号线载客试运营已经半个月,新鲜劲过后,真正坐地铁通勤的人多了——更快、更准时的地铁,分流了以往坐公交的乘客,特别是从哈南站至太平桥站,大部分线路与地铁重合的104路,乘客流失最为严重。目前104路采取增加发车频次、增设“准点站”等方式,适应新的变化。
公交“降温” 104路客流下降三成
地铁方便,乘坐的人当然也多,在地铁上可谓“一座难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往高峰时段车车爆满的104路,昨天早上在终点站糖业研究所站却仍有空座。
昨天7时20分左右,记者在该站看到,车上只有寥寥数人,大部分座位空着。一位老者告诉记者,附近小区比较多,平时早高峰车上都是满满的,可是地铁开通后,明显感觉车上人少了。
面对乘客的流失,从市公共汽车总公司到104路车队,上上下下早有准备,不过车队长赵继东还是显得有些失落。他告诉记者,以往该线路一天可拉载乘客7万人次左右,是该公司的大线之一,现在一天拉载乘客只有5万人次左右,下降约三成。“以前早高峰两分钟发一趟车都不够用,现在都坐不满了。”赵继东说。
应对“变局”多发车增设准点站
轨道交通对于每个城市来说,都是公共交通行业的一场变革,这种更为现代的交通工具势必带来一场变局。面对现在的局面,104路会不会更改线路或是取消?答案是否定的。
市公共电车总公司总经理万晓光表示,104路与地铁1号线重合度很高,但是在地面需要一条公交线路作为地铁的补充,所以该线路不会取消。同时,不同的票价体系,也给市民不同的选择,并且104路全线一共28个站点,设置得更多、更密集,还能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也正因如此,客流争夺并不是目的,如何更好地为市民服务,才是车队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针对地铁带来的新环境,104路已经进行了调整。首先,增加发车频次。以往该线路高峰时发车间隔为2分钟、平峰时为4分钟,现在全天发车间隔均为2分钟;其次,增设“准点站”。从糖业研究所站发出车辆,保证13分钟到达服装城站、再12分钟到达和兴路站。从太平桥站发出车辆,保证13分钟到达秋林站,再5分钟到达博物馆站。
“增加频次,给市民提供方便。路况好了,行车时间也有保证,在站点设置差异的基础上再能确保出行时间,可以给市民提供更好的出行条件。”赵继东说,“冬天路况不好的时候,还计划开通区间车。”
未来方向地铁为主公交辅助
从坐104路到坐地铁,1号线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而这种变局才刚刚启幕——哈市规划的轨道交通格局为“九线一环”,单车容量大、线网密度足够、运营定时定点的轨道交通,将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
未来市民的出行方式会是怎样?先坐公交车前往地铁站,再转乘地铁出行,是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长距离线路,利用其他交通工具和地铁接驳,会很方便。”哈市交通部门于9月23日面向社会发放了10万份公共出行调查问卷,并将以此为依据,对公交进行调整。其中一个方向,就是将轨道交通看做鱼骨中的主干,公交作为支干,形成以地铁车站为中心的公交辐射网,解决地铁受线路限制造成部分区域无法达到的问题。
同时,由于以往城市公共交通以公交为主,造成部分线路过长,致使运营时间无法有效控制,特别是冬季产生行车间隔大等问题,“今后长距离运输的工作就要交给地铁,公交要缩短线路里程。多种交通工具各司其职,确保市民顺利、满意出行。”公交业内人士说。
地铁“挺热”能多睡半小时懒觉
昨天7时30分,市民王女士不紧不慢地走进太平桥地铁站候车,前往医大一院附近的单位。以前,王女士上班可不敢这么优哉。
“以前坐公交,高峰时得用一个多小时。”王女士说,“每天6时就得起床,7时以前就得坐上104路,要不上班就迟到了。”地铁1号线开通后,王女士7时起床就赶趟,坐上地铁十多分钟就到单位了。
7时20分至8时之间,是地铁乘客比较集中的时段,地铁车厢内少有空座。这个早高峰来得比公交车晚了半小时左右。
采访中多位市民表示,通过前期的多次“探道儿”,他们已经摸清了地铁的运营时间,每天大概几时来车,几时到站都计算得清清楚楚。“地铁最大的特点是能掌控时间,对于上班族来说,这非常重要。”市民刘先生说。
交通定位
目前哈市初步制定的《哈尔滨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已经对轨道交通和既有公交进行这样的定位——轨道交通将成为城市交通线网中的骨架,公共交通、出租汽车、水上航线,根据各自功能不同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