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中俄携手探索区域共赢路径
2013-10-11 10:09:1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曲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0月11日讯 这是一次将黑龙江全盘托出的大会,这是一次中俄双方携手全面展示发展潜力的大会;这是一次重新审视黑龙江与俄罗斯远东的机会,更是一次参与俄远东开发与中国新一轮沿边开放的机会——2013中国黑龙江——俄罗斯远东区域合作暨大型企业项目洽谈会,让1400余中俄政商人士聚到一起,在诸多利好中,共同探寻着资源、资本、市场、技术诸多要素优化整合的新路径。

  黑龙江与远东的一次集中展示

  还未进入大会议室,会场外一排排的材料将黑龙江的总体情况全盘托出,且清晰了然。最先引人注目的是食品、煤化石化、新能源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信息服务业、石墨产业、生物、林业、新型农机装备制造、新材料、旅游、文化、商贸物流、矿业经济、金融服务业十五个产业的发展潜力报告。每一产业一个单行本,发展现状、发展优势、重点发展方向都一一梳理,并用中、英、俄三种文字呈现。

  另一边,牡丹江、大庆、黑河、绥化等各地市的发展潜力报告也一一列出,并有专人讲解。“绥化素有‘黑土明珠’美誉和‘北国大粮仓’之称,是中国寒地黑土特色农业物产之乡、首批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和中国绿色农业示范市。研判产业优势,我们集中重点在绿色食品、粮食加工、新能源、生物医药和新型建材等产业开展对外合作。目前,国际国内500强和行业百强企业投资的项目已占绥化全市项目总数的25%,”绥化市的官员不失时机地频频介绍。

  更让参会企业惊喜的是,“企业设立类审批流程图”、“固定资产投资类审批流程图”等《黑龙江主要经济活动行政审批流程指南》也一一分册摆放,供参会者选阅,而这是相关部门历时五个月认真梳理出的标准审批流程,并已向媒体公布,其目的就是审批要依据合理、流程公开、清晰透明。

  同样,俄罗斯及俄远东地区部分州区投资指南、2025年前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关于俄罗斯远东发展的材料一一摆放在会场内外。

  来自北京一家投融资企业的徐先生搜集了五十多本厚厚的材料,装满了一个小拉杆箱。粗略翻看后,他告诉记者,这绝对是黑龙江以及俄远东地区的一个集中展示。材料太翔实了,有投资发展潜力的报告,这里面基本介绍了黑龙江的资源条件和特有的市场机会;还有工业产业链的分析,准备需要融资企业的情况介绍、科技成果准备转化的材料介绍,甚至还有可以招标的采矿权,探矿权的材料。从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的真诚态度,你们用这种市场化的方式将黑龙江的发展条件,发展机会都提供给投资者了。

  三大背景带来的全新机会

  上午9时,黑龙江省投资发展潜力推介会,华旗饭店2楼会议厅举行。所有的过道、座席后都站满了听会的人。一个小时时间,省长陆昊的演讲为与会者全面展示了一个充满发展潜力与魅力的黑龙江。翔实的数据,道出了黑龙江的生态资源、矿产资源、农业资源、科技资源优势;理性的分析,研判出黑龙江的市场条件、三大产业的发展以及对俄合作的特点及未来走势。而关于黑龙江生态旅游资源的幽默描述:“哈尔滨是全省空气质量最差的,一年二级以上天气320多天。大庆这么一个工业城市,356天,伊春加格达奇365天,没有一天二级以下的。我们要守住净土,不搞污染产业。旅游业我们最大卖点就在空气质量上。”所有这些更让正经受雾霾之苦的在京大企业老总们生出无限想往。

  黑龙江省投资发展潜力推介会、俄远东州区经贸合作推介会、中俄企业项目洽谈会、黑龙江-北京经贸交流座谈会……2013中国黑龙江—俄罗斯远东区域合作暨大型企业项目洽谈会项下的密集会议,都在释放着一个强烈的信号:黑龙江与俄远东面临着大发展的全新机会。

  无论是陆昊省长的主旨发言,还是来自俄罗斯各州区官员的推介,都在勾勒着当前中俄合作的三大背景:

  7日,习近平与普京今年第五次会见,充分说明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化;今年4月,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宣布,《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国家计划》已生效,经费总额超过10万亿卢布,这标志着酝酿已久的远东大开发终于进入实施阶段;今年7月,国务院批复《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标志着我省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的沿边开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也因此,中俄企业项目洽谈会上,黑龙江推介的对俄合作项目引起高度关注。在莫斯科格林伍德国际贸易中心的展示台前,不少企业在争相咨询进驻黑龙江品牌商品营销中心的条件。省商务厅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中心已入驻34家企业,第三批入驻企业将重点选择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电站设备、轴承、量具、机床等工业产品,以及有机、绿色、保健等食品类。下午的洽谈会开始还不到半小时,已有十几家企业争相填写申请表。

  规模效益形成区域竞争力

  一边是俄罗斯远东开发,一边是我国的扩大沿边开放战略,中俄两国利益交汇;而黑龙江与远东,成为双方利益交汇点。那么,在未来的合作中,如何让双方利益最大化?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罗宾·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效益”理论带来启示:通过规模效益提高区域发展竞争力。

  这,恰好道出了长期以来我省对俄合作的障碍:合作项目规模小,有实力的企业少。在远东,尤为如此。省长陆昊提到,中俄贸易、黑龙江与俄远东地区贸易之间,都有一个合理的规模效益问题,就目前的规模判断,双方贸易与投资合作潜力很大,还可以通过规模效益提高区域竞争力。俄远东与中国东北进行资源、资本、技术、人才必要的重新组合,打破边境的行政障碍,可以形成新的性价比。

  形成对俄合作的规模效益,黑龙江有基础、有传统、有优势、有潜力。来自省商务厅的统计,黑龙江占全国对俄贸易的四分之一,对俄总投资的三分之一,同时,黑龙江有对俄合作很好的人脉基础。而这些,更吸引了中国国电集团、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中国机械工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华能集团等29家央企以及北京汽车集团、京粮集团、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等300家北京企业对黑龙江的高度关注,并以这次洽谈会为契机,共同探讨着多赢的合作路径。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