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0月11日讯 10月的肇东大地,丰收景象喜人。大型收割机、大型整地机具成为秋收秋整地的主角。随着机械的轰鸣,青纱帐褪去了它本来面目,还原了黑土地泥土的芬芳。
10月9日,迎着曙光,参加肇东市秋季农业生产现场推进会议的150余名乡镇村干部走进秋收秋整地火热场面,感受高标准秋整地给现代化大农业带来的丰硕成果。他们先后参观了海城乡、太平乡、五里明镇和黎明镇等大垄双行整地和种植结构调整整地现场。一路走来,典型不断,个个精彩。
“我们突出土地规模经营,发挥了大型农机具作用,实行集中连片整地。目前,大垄双行已经全部完成了灭茬、深松、旋耕、起垄、镇压,GPS卫星定位垄直,达到待播状态。”海城乡党委书记丛译锋说,按照肇东市委、市政府的要求,10月25日前,秸秆全部出地,确保实现黑色越冬。
第一次参加这类现场会的尚家镇干部彭涛看着整齐划一的110厘米玉米大垄双行感慨地说,实践证明大垄双行抗涝抗病抗倒伏性能强,增产增收效益明显,我包扶的村的农民今年都想采用这种栽培模式。
“今年我们秋季农业生产进展顺畅,速度快、坚持高标准,降低了成本,破解了往年组织农民难、集中连片难、跟踪指导服务难等问题。”肇东市委副书记王剑波介绍。去年秋季以来,肇东重点抓了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合作社的数量由原来的500多家增至1000多家;家庭农场突破了零记录,发展到了670户;种植大户、农业公司和现代企业数量都比往年翻了一番。肇东农田种植面积410万亩,其中规模经营面积占70%,所以农户秋整地积极性非常高,能够确保黑色越冬。调整种植结构是完成秋整地的关键,今年初,共调整种植结构近20万亩。
“没有农机化,就没有现代化大农业。今年秋季农业生产,大农机唱起了主角,36个农机合作社的80马力以上整地机械585台套,配套机械1170台套全部整装上阵,机械收割率占80%。海城乡绥兰路南北两侧2万多亩地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收割完了。”肇东市农业局副局长尹才介绍,“今年我们给每个农机合作社都配备了整地深松机械,满足了自身作业需求,不用外援。”
五里明镇五里明村采用高光效休耕轮作式栽培模式,利用太阳能高角度和阳光的直射角光能,达到增长的目的。镇党委书记王旭东在现场算了一笔账:利用此技术,每亩可增产150斤,农民增收120元。
肇东市委书记张亚中表示,我们要扛起现代化大农业建设这面大旗,承载起战略任务,肩负起使命和责任,承担起试点县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高标准完成秋整地任务,确保黑色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