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黑河
搜 索
狍皮技艺传承人孟兰杰:希望这不是划过夜空的一颗流星
2013-10-13 08:57:35 来源:东北网  作者:陈显春 杨林川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喜看鄂乡新变化”系列报道之十五——

   狍皮技艺传承人孟兰杰:希望这不是划过夜空的一颗流星

    东北网10月13日讯 (记者 陈显春 杨林川) 穿戴着用狍皮缝制的衣裤靴帽,挥鞭游猎于大山深处,对于曾经的历史记忆,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还留存着当初的温暖,下山定居后,鄂伦春人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对于文化传统的铭记,传承则成为鄂族人心中重要的惦念和寄托。

孟兰杰接受记者采访。东北网记者 陈显春 摄

  1949年出生于黑河市爱辉区新生乡新生村的孟兰杰,作为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对保护民族文化传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对于记者的来访,孟兰杰不觉惊奇,作为56个民族人口最少的一支,鄂伦春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传承人,孟兰杰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注视到狍皮制作的技艺。


记者也戴上孟兰杰制作的狍皮帽子合影。东北网记者 陈显春 摄

  由于狩猎的生产特点,鄂伦春族的服饰多取自兽皮,尤以狍皮为最多。孟兰杰告诉记者,自幼就看母亲缝制兽皮制品并渐渐跟随其缝制,十几岁时就已掌握了熟皮、缝制一般兽皮活的技艺。

记者展示男士狍皮长袍。东北网记者 李博 摄

  孟兰杰擅长缝制长袍、套裤及手套等实用性突出的生活用品,熟皮技艺精湛。她将濒危的传统熟皮技艺、狍筋线的制作技艺及剪皮花的技艺都保存继承下来,在现存几位民族狍皮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中,是唯一掌握剪皮花技艺的佼佼者,她在兽皮制品上进行的剪皮、刺绣等装饰手法都非常精到,充分地体现出鄂伦春族的纹饰艺术特征。

  孟兰杰带记者来到自己的家中,并从柜子里找出多年以前为爱人亲手制作的狍皮服装。那是用七八张狍皮缝制而成的男士冬季皮袍,孟兰杰解释说,为了便于骑马,男士的长袍前后襟均有开衩,开衩处和袖口镶有薄皮,既结实,又显美观。女子冬季长袍比男袍长,大襟覆盖脚面,左右开衩,开衩处和衣边、袖口均绣有美丽的花纹,有古朴纯厚之美。

  “这是用完整的狍子头皮制作而成的”,孟兰杰又拿起一顶精致的狍头皮帽给记者看,“先将狍子头皮剥下、熟好,把眼圈的两个窟窿镶上黑皮子,再把两个耳朵割掉,用狍皮做两只假耳朵缝上,狍角照旧保留即可”,孟兰杰饶有兴致的为记者讲解自己狍头皮帽的制作方法。这种帽子不仅保暖御寒,而且还是狩猎的极好伪装,孟兰杰说如果不换上两只假耳朵,猎人在远处就会误认为是真狍子而出现误伤。

孟兰杰给记者看自己年轻时的照片。东北网记者 李博 摄

  “都是些老物件了,但每次翻出来还是爱不释手。”孟兰杰说,每次看到这些,都会勾起以前的许多回忆。如今生活好了,房子暖和,院落宽敞,吃喝也不愁,但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手里的技艺活。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不愿意学,这需要沉下心来,花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对于狍皮制作技艺的传承,孟兰杰有些担忧,但她依然坚持并努力着。作为这个民族闪亮的一笔,孟兰杰和她的同伴们一直希望能够让狍皮制作技艺完整的传下去,不想让这门技艺成为那划过夜空的一颗流星消逝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