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机械在田野收割玉米。东北网记者 魏义松 摄
付兴东察看合作社收获的玉米。东北网记者 魏义松 摄
东北网10月15日讯 (记者 魏义松)15日,记者在双城市双城镇采访时看到,村民家的庭院里亮嗮着成堆的玉米,田野上大型农机具还在忙着收割。村民们纷纷夸赞今年的粮食长得好,双城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年。
双城市兴北玉米种植合作社今年种植玉米八千多亩,种植面积占了光明村玉米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二。合作社负责人付兴东告诉记者由于推行新型种植方式,合作社今年增收能达到30%,合作社最少能盈利120万。据双城市农业局预计全市粮食总产可达56亿斤,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新高。
将收获的玉米装车运走。东北网记者 魏义松 摄
农民展示收获的水稻。胡胜龙 摄
今年双城市农业,先后经历了春季低温内涝、6月末至8下旬抗洪减灾、7月到8月的粘虫灾害。特别是两次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40556.6公顷,成灾面积20747公顷,绝产面积22538.6公顷。
在这种形势下取得大丰收,双城市农业局工作人员认为,主要得力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市财政出台的支农政策。目前,双城市共组建各类合作社1203个,入社农民7538人,带动农户20995户。合作社采取统一选种、统一购肥、统一播种的方式,采用科学种植方式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种植株数。在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双城市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在项目区新打抗旱大井每眼补贴1.5万元,在备春耕生产期间新焊制2吨以上抗旱水桶每个补贴400元,对实施深松整地的农户每亩补贴28元,水稻大棚育苗每栋补贴4000元,据统计双城市每年财政用于兑现政策的资金都在3000万元以上。
明年,双城市特色作物面积要达到70万亩,其中两瓜15万亩,蔬菜30万亩,花生及杂粮25万亩。要把蔬菜产业作为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产业,力争5年内,全市蔬菜面积达到6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