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齐齐哈尔城区道路升级 改造新修37条市政道路和3座桥梁
2013-10-17 07:35:16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姚建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0月17日讯 2013年,齐齐哈尔市为解决群众出行难题,全力办好民生实事,一项中心城区道路建设改造工程拉开大幕,多条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开建数座新桥。在众多鹤城市民眼里,市政道路建设工程如此之多让人有些“应接不暇”。虽然中心城区车辆出现短暂拥堵,但许多百姓说,现在的大改造,是为了将来的大通畅,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了。

  齐齐哈尔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黄宇向记者介绍,市委、市政府广泛听取民意,在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把2013年确定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年”,总计进行改造、新修、升级37条市政道路和3座桥梁。确立“拓宽交通卡脖路、打通出行断头路、升级民生景观路、修复严重破损路、建设发展急需路”的原则,在建设、交警、城管、人防等多部门协调配合下,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使城市道路得到大的改观,一条条宽阔通透的畅行大道将给鹤城带来无限活力。

  道路破损严重升级改造迫在眉睫

  据介绍,齐齐哈尔市城市现有主干路网多建设于10年前,使用至今已有多年。按照技术要求,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一般使用年限分别为15年、10年和8到10年。目前,全市城市主干路网多数已超过或接近设计使用年限,已达到新建或大修升级改造时限。

  同时,老旧道路结构标准低也是造成道路破损严重的主要原因。1999年前修建的龙华路、龙沙路、南马路、卜奎大街(中华路至民航路)等道路基础多为手摆块石,整体承载能力较差,近几年破坏严重。而1999年后修建的中华路、新明大街等道路,基础结构改用水泥稳定砂砾,整体承载力较强,尽管交通量较大,但道路基础未被破坏,经2011年重新铺装面层,效果堪比新建。

  十几年来,鹤城机动车数量与日俱增,车流量大导致路面载荷加大,是出现疲劳性损坏的主因。近年来,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机动车数量激增,早晚交通高峰时段开始出现堵车现象,加之部分超载超重大型车辆超过道路设计荷载,对路面的破坏相当严重。同时,去冬今春持续的低温多雪天气,大幅度温差变化,路面反复冻融,对道路破坏严重;融雪剂的使用也会对路面的强度、韧度造成一定影响。

  为百姓解难题,为群众办实事。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广泛听取民意,克服财政实力薄弱、道路建设滞后等诸多不利因素,发挥道路建设在城市化进程中基础性、先导性、带动性作用,把市政道路建设打造成为民心工程。

  严格把住标准

  保证道路建设高质量

  南马路贯穿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东西,随着城市扩容、车辆增多、商业的繁华,周边上至牌匾灯箱、交通通行,下至雨水排涝、管线铺设,均已无法满足城市需要,饱受市民诟病。

  这条路上的雨水管线施工规模,在近10年来都属罕见。记者从建设效果图上看到,改造后的南马路,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焕然一新,即将成为鹤城道路的新标杆。

  历经70天紧张建设施工,全长2200米、南起迎宾桥北至中华路的文化大街,在今年7月末全线竣工。新建成的文化大街堪称鹤城目前最美的窗口路:道路采用高速路规格,非机动车道移入绿化带,人行步道砖是产自依安县的烧制陶瓷地砖,公交车站设置了停车港湾。作为点睛之笔的亮化设施更加完美,路灯、庭院灯、边界灯组成双侧8盏照明设施,既体现出鹤城的历史文化韵味,又增加了庭院园林风格。华灯初上,景观路灯映衬着婆娑的树影,展开了一幅幅优美的宜居画卷。

  今年齐齐哈尔市道路建设在为鹤城容貌增色的同时,更在建设标准上有了质的提升。据介绍,今年新建和改造大部分主干道路,路面结构从厚度和层数上均大幅增加,强化道路基础,提高抗碾压能力和使用寿命,道路设计标准提升的同时,将分散性投入改为一次性投入。

  在每条老城区道路建设之前,市政道路设计和建设部门广泛征求各管线单位和周边企事业单位意见,提前预留涵管,避免今后道路建成后“开肠破肚”现象和重复建设等巨大浪费。

  拥堵变通途民心工程赢得百姓赞许

  作为城市骨架的城区路网,打造便捷通畅的城市道路系统,改善城市通行环境,才能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出行,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面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来,全市城区道路面貌焕然一新,许多高龄路、坑洼路得到升级改造,城区居民的出行环境得以改善。

  还未到国庆节,湖西路、林化路相继完成沥青混凝土罩面施工,通车后的两条次干道一改昔日的沟坎纵横,积水难行。道路平整了,排水通畅了,扬尘减少了,连接新明大街与文化大街,坐落在党政办公中心、齐齐哈尔大学、五官医院繁华地段的交通次干道林化路,不仅将原有水泥路面换成沥青混凝土路面,还增加路基强度,边石、亮化等配套设施同时跟进。

  家住建工小区的程先生对自家门前的文体街十分认可,“开始不理解为何这样大规模修路,现在路修好了,才真正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对待民生的良苦用心。这次升级改造道路,我们百姓当然认可!”

  2013年,在地方财力十分紧张情况下,全市追加市政工程建设投资计划,规模空前,新老城区市管道路和区管道路升级改造数量超过50条。据统计,今年中心城区老城区内升级改造建设道路包括: 2012年结转道路燕山街、黑龙江路、卜奎大街、前进路、民族路、长青路、合意大街、新明大街(通江路至安顺路)、新工路、军校街、卜奎大街(中环广场至民航路),2013年新建、升级改造、融资建设道路通阳路、新工西路、景新北大街、桥洞子、湖西路、文化大街、游览路、东四道街、文体街、健康街、林化路、中华西路、南马路、龙沙路、景新大街、龙华路、曙光北大街、站前广场。

  经过近半年的紧张施工,文化大街、游览路、湖西路、东四道街、双华南路、前进路、民族街、新工路、新工西路、新明大街、林化路等12条道路目前已通车。按照施工计划,大部分未完工道路将在今年10月底前确保完工。

  “一时的拥堵,换来了长久的畅通”。走在宽敞的文化大街上,作为齐齐哈尔市重要的一条迎宾大道,升级改造后,道路由双向四车道变双向六车道。傍晚时分,穿行在人行道树下和灌木丛中,原来单侧路灯变成了双侧双挑路灯,同时加设普通路灯外,增设庭院灯,树影婆娑,五彩斑斓,为沿路景观增色添彩,大大提升了文化大街的特色文化品位和迎宾大道的良好形象。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