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推开窗,铺一条直通民心的路
2013-10-18 09:13:11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推开窗,铺一条直通民心的路

——哈尔滨市道里区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上下联动纪实

  东北网10月18日讯 “您别急,请把事故现场的位置告诉我……”2013年7月14日19时,哈尔滨市道里区数字城管指挥中心的热线电话“12319”响起,里面传来一个焦急的声音。原来是一位市民将安阳路车行道上的电线杆撞坏,导致居民断电、道路被阻。问明情况后,值班班长立即带领工作人员赶赴事故现场,清理路面、协调电业局维修……1小时后,安阳路再一次亮起万家灯火。

  “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直接面对和服务群众,要强化群众观点,优化服务环境,塑造良好形象,提高群众满意度”。道里区区委书记郭冀平在深入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调研时对党员干部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道里区按照上下联动的要求,以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重点,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以“强党性、做表率,优服务、促发展”为主题,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改进服务群众的方式、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使一个个平凡的小窗口、一次次务实的惠民行动,成为了联系群众、凝聚民心的桥梁和纽带。

  把学习当作“硬指标”

  “带着问题学、突出重点学,以学促改,以改的成效来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全市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刚刚启动后,在道里区的区委常委会上,常委班子形成了全区上下联动、先学先改的共识。“先学一步,教育要覆盖到每一名党员”,区四个班子党员领导带头示范,《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经典著作摆上全区机关党员干部书桌案头,成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理论依据和行为标准。

  群众关心什么,就重点研究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就重点解决什么。如今,在道里区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对学习这个“软”指标,已建立完善了一整套刚性的“硬”约束。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创新党员“微型党课”制度、推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制度以及完善学习考核考查制度、互学互评制度……各窗口单位已初步形成了一整套体现服务特点、与先学先改要求相配套的学习制度。广大党员干部以支部为单位,开展了集中培训学、专题研讨学、“微型党课”学、“远程教育”学等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特别是围绕“群众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以及“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等课题,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了关于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理论研讨征文活动,使“为民、务实、清廉”的学习转变为内化于心的党性修养、外化于行的自觉实践。

  真学真改、立行立改。区行政执法局转作风、树形象,开展了亲民执法竞赛活动,评选了10个亲民执法路段,设立了10个亲民执法示范岗;区教育局转变办学思路,积极推进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办群众满意的教育;共乐街道办事处创新实行“网格维稳”社区管理模式……全区各窗口单位的二级领导班子成员围绕民生重点、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管理创新和项目招商等内容明确了184个立行立改的工作重点。

  深入群众才能“接地气”

  “帮我们找律师、帮我们查法条,为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他们真是跑断了腿儿,磨破了嘴儿,却不要一分钱报酬。”一个国有改制商店的23名职工来到区司法局感谢为他们要回48.3万元解除劳动关系补偿款的法律援助中心的党员干部。

  这件事让援助中心的党员干部深有感触,“用群众赋予的权力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我们只是尽我们的力量做了应该做的工作,群众就记在了心里。”在开门评议、征求意见过程中,区司法局组成10个工作组,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走访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援助1200余人次,代理案件210余件,办理证据保全公证27件,减免公证费21万元。

  蹲地头、坐炕头,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道里区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党员干部紧扣作风建设主题,变等待上访为主动下访,变“坐诊”为“出诊”,变“下基层”为“在基层”,广泛听取意见。“查思想认识,看是否树牢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查工作作风,看是否贴近群众、工作扎实有效;查方式方法,看是否方便群众、受到群众欢迎;查政策措施,看是否惠及群众、满足群众需求”的“四查四看”活动在道里区3530余名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党员中不断深入开展……查摆出窗口服务质量问题56条、工作效率问题41条、服务标准问题27条、为政不廉问题18条。

  敢于揭自己的“短”,亮自家的“丑”,这是一次“过关”考验、一次“通关”检验。道里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林艳秋在上下联动工作推进会上表示,下一步将针对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查摆出的问题,分出轻重缓急,进行分类排队,制定整改措施和推进计划,以真诚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和切实的成果,让群众感受到上下联动带来的新变化。


  民情日志里的“家长里短”

  “7月27日,乡镇很多大型货车在年度审验的时候无法将车开到窗口进行验车,必须抓紧时间研究解决”。“8月3日,经局班子研究,将每周二、四定为乡镇大型车辆集中审验日,由交通运输管理站派专人对大型车辆进行现场证照审验”这个记录出自区农林畜牧兽医局一名党员干部之手。像这样的“民情日志”已成为道里区窗口单位许多党员干部的特殊记事本。

  “无论大事小事,他们都记到本子上,想到心里头,落实到行动上。”抚安社区低保户王明章妻子离家出走,女儿智力残疾,生活十分困难。区民政局局长李洪波在走访中发现后及时把2000元临时救助金送到他家,并组织党员志愿者定期开展帮扶活动,解决了他家的大难题。

  “民情日志”让我们了解到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药费贵的问题。区卫生局从行风建设入手,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三甲医院“远程网络会诊”和“双向转诊”服务,为城区48.28万人和农村试点村近4万农民建立起健康档案,免费为33,734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全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和基本药物网上采购,为百姓减少药品支出233余万元,为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补偿款1520余万元。

  好事不在大小,一个个“民情日志”记载的不仅是党员干部的服务事项,更体现党员和群众的一片鱼水真情。在农村,乡镇沼气服务站上门服务,定期为农户免费维修灶具和管线;在社区,创办集残疾人艺术培训、创作、展示、销售于一体的画廊,为残疾人艺术爱好者提供圆梦的平台;在弱势群体中,举办“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实现城镇新就业11,467人……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先后出台了低收入家庭、居家养老、医疗救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农村社区建设、“五百”工程等百余项惠民措施,扩大了服务范围,提升了服务水平。

  承诺就是“军令状”

  “真没想到,我这个身在北京的老太太,能办远在千里之外的事!”中医街84号居民宋庆华老人一回到哈尔滨就马上来到通江街道办事处表达感激之情。

  原来宋庆华老人在北京探亲期间不慎将老年证丢失,正在为买车票、去景点不便而烦恼时,在哈尔滨的大儿子想到了刚刚开通的社区智能化便民“云服务”平台,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为母亲在线申请办理老年证,没想到3天就办理成功。这是通江街道兑现智能化社区网络平台服务承诺的生动写照。

  能办事、快办事、办好事。这是道里区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党员干部的承诺。太平镇政府向村民承诺:“建立新农保缴费站,让缴费进家门,解决村民经办新农保缴费难的问题”;区民政局向市民承诺:“城市低保、婚姻登记和居家养老开展‘快递式’服务,解决不能即时办的问题”;中央大街管理处向商家承诺:“实行环境联建、活动联搞、文明联创、治安联管,为企业增效保驾护航,解决商圈升级乏力的问题”;区教育局向乡村教师承诺:“让优秀骨干教师与乡村老师结对子,三年培养乡村骨干教师100名,解决城乡办学差距的问题”……

  为切实落实承诺、取信于民,道里区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了“三亮三比三评”(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领导点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活动,从服务群众“暖心工程”到先锋模范“引领工程”,从创建“共产党员先锋岗”到评选“党员感动百颗星”,全区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设了各具特色的载体活动,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事项83项,党员干部围绕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作风、增强服务效能、优化发展环境作出承诺1123项,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近万件。

  从学习入手,将宗旨意识根植于心;从聆听百姓心声开始,用整改成效铸魂塑形。道里区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广大党员干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上下联动工作中,以坚强的党性、务实的行动,铺就了一条温暖民心的路!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