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10月19日讯 记者从今日举行的哈尔滨县市城市管理工作交流会上获悉,哈市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6区将与双城市、五常市、尚志市、延寿县、宾县、巴彦县、木兰县、依兰县、通河县、方正县10县市对接,建立“大城管”管理模式,共同提高环卫作业水平。计划到2015年,哈市各县市全部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力争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服务逐步向小城镇、示范村镇和乡村延伸。
22日前完成对接互补城管经验
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哈市将建立市区与县市城市管理工作对接联系制度,道里区对接双城市、五常市;南岗区对接尚志市、延寿县;道外区对接宾县、巴彦县;香坊区对接木兰县、依兰县;平房区对接通河县;松北区对接方正县。各对接单位将重点交流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标准、制订城市管理规范等城市管理经验,在清扫保洁、清冰雪等城管作业机械支援等方面采取互助对接的方式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哈市城管局表示,各对接单位将在本月22日前完成对接,并制订好相应的工作计划。
用主城区管理模式提高县市保洁水平
目前,与哈市主城区相比,各县市清扫保洁作业体制不完善,道路机扫率偏低,差距明显。为此,各县市要套用哈市主城区的管理模式转变各县市的环境卫生面貌。街路、庭院清扫保洁率要达到100%,不留死角;增加道路的冲洗和保洁频次,提高路面的洁净水平;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收集、拉运;上门收集临街商服单位产生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实行“垃圾不落地”密闭收运模式;精细化管护垃圾转运间、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
城乡无缝连接避免保洁断档
城乡接合部既远离城区,又与各县市有一段距离,一直都是哈市各区环卫部门保洁的重点。将各县市纳入哈市“大城管”管理模式的目的之一,就是将环境卫生的管理由运动式整治向常态化、长效化管理转变。对于背街背巷、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脏、乱、差区域,在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城乡无缝连接,建立健全垃圾收运体系,制订完善区域容貌管理标准,避免保洁断档。
各县市财政为道路保洁埋单避免“有路无箱”
为消灭环卫管理盲区,落实环卫作业全覆盖,各县市将实行物业管理的封闭式小区以外的所有道路,含门店门前区域都纳入管理范畴,由各县市财政承担清扫保洁经费。对于新建的市政道路,要在通车运行之日起落实清扫保洁工作,安排清扫保洁经费,配置果皮箱,避免出现“有路无箱”的现象。
为保证清扫质量,各县市将实行3级检查考评制度,即环卫主管部门领导带队晨检、行业管理部门每日巡检、环卫作业区管理负责人循环不间断检查,奖优罚劣。各县市根据道路清扫保洁经费投入情况和环境卫生质量状况实行奖励补助,以奖代投专项资金额度为各县市财政投入的道路清扫保洁年度总经费的5%,根据每周、月、年环境卫生作业质量考核结果拨付。
网格化管理不作为慢作为将问责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各县市将推进网格化管理,根据目标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城市管理部门的领导责任,落实网格管理人员的具体责任,建立起“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链条。
哈市各县市应参照哈市城管局今年制定的《城市管理目标考评方案》,以及《县(市)城市管理工作目标考评实施细则》,制订监督办法与考核办法。城管部门作为督查考核的具体承办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下发督查通知单,严格督办、限期整改,务必做到工作有人干、责任有人担。
各县市还应参照《哈尔滨市城市管理工作行政问责规定》,对城市管理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要进行严肃问责。对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要实行倒查机制,查处不认真履行职责的网格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