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10月21日讯 20日零时,哈市迎来了2013—2014年度供热季。地处高纬度,且是全国最冷的省会城市哈尔滨,每年的此时,供热就成为了最大的民生。为了让市民在暖屋子中过冬,哈市仅今年就新增了5个热源大项目、316台小锅炉拆并后并入集中供热网、177公里老旧管网得以更新,这些供热硬件投入使用后,在这个漫长寒冷的冬季,市民的屋子将更暖,冰城的天将更蓝。
1
热源工程投用哈西新住户家里热乎乎
这些年,哈西、哈南、群力、松北等新区发展势头强劲,不少哈市市民选择来这里买房置业,供热作为一项基本的民生保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今年哈市投入巨资实施了五项供热重点工程来保证这些地区的供热需求。
20日8时,记者在达尔凯阳光(哈尔滨)热电有限公司看到,五层楼高的锅炉在正常运转,炉膛内的火着得正旺。据该公司总经理田栋介绍,他们担负着以哈西地区为中心、面积1400万平方米的供热任务。今年,通过达尔凯阳光热电厂工程的扩建,该公司拥有4台220吨蒸汽锅炉和2台5万千瓦发电机组,供热能力达到1850万平方米。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哈西的壹品新境小区居民孙先生家,打开房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孙先生家是地热采暖,他告诉记者说:“我是今年夏天刚入住的,这儿的供热不错。”同样,国电平南电厂的发动机组正在稳定运行。它所负责供热的哈南工业新城也如期开栓供热。在哈南工业新城的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天开栓供热,办公区内温度已达到了20℃。
据哈市供热办新闻发言人邹为群介绍,哈市哈市实施了国电平南电厂和道里金山堡供热厂新建工程、达尔凯阳光热电厂和哈投太平集中供热厂续建工程以及哈热电厂六期扩建工程等五项热源建设工程。目前,国电平南电厂和达尔凯阳光热电厂续建工程今年已按计划投入运行,其他三项工程今年稳定推进。哈市今年新增供热能力2500万平方米,超年计划300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600万平方米。
2
“小锅炉”并网5万户居民暖气不再凉
今年刚进入供暖期,家住道外区十七道街的老住户孙福才,不再像往年那样,起床先摸凉暖气,然后抄起电话开始向有关部门投诉冷屋子了。20日7时,孙福才起床后,摸了摸热乎乎的暖气片,然后打开窗户通通空气。“你看,我只穿一套纯棉睡衣都没感觉冷,要在往年肯定冻感冒了。”孙福才惬意地对记者说。
据了解,哈市还有5万户居民和孙福才一样,在这个冬季享受到集中供热给他们带来的温暖。这5万户居民分布道里、南岗、道外等主城区。采访中,哈市供热办副主任宋扬告诉记者,今年,哈市依托集中供热热源和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推进小锅炉拆并改造,全年共拆并7兆瓦以下小锅炉316台,并入集中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5万户居民受益。此外,因为拆并小锅炉,并入集中供热热网,使原来的“小烟囱”逐年减少,并且大型集中供热热源均已安装除尘设备,排放标准已达到了国家要求。这一举措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用热质量,也使哈市冬季空气质量得到了改善。
3
管网改造更新177公里老旧管网
这几年,哈市出现过两次因为爆管而引发的大范围停热事故,为了避免供热事故的发生,哈市仅在今年更新了177公里陈旧老化管网,为冬季供热运行安全奠定了基础。
据哈市供热办副主任宋扬介绍,哈市老城区的一些管线大多已到年限或超出年限,为了吸取前几年频发的停热事故,哈市三年来共改造地下供热管线807公里,是前5年的2倍之多。
此外,今冬将投入使用的哈市供热调度指挥平台将全天候监测供热管线的运行情况。据哈市供热办新闻发言人邹为群介绍:“今冬,系统将实时监控供热管线,哈市七成供热面积,无论是哪个方位发生供热事故,指挥平台都将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处理,有效地避免大面积停热事故的发生。”
4
隐患排查8处弃管小区准时开栓
从8月中旬开始,哈市开展供热隐患排查工作,经排查,文景街88号、文景街58号、南马小区、阳光颐养花园、正阳花园小区、汉祥街50号、宏图街266号、南直路833号8处小区存在弃管隐患,经过哈市供热办及各区供热办的协调,目前,这8处小区已经由热企接管。
20日11时,记者来到道里区正阳花园小区孙先生家,孙先生住着不足30平方米的房子,室内温度剂显示当时的室温为21.5℃。他摸着暖气说:“这么高的温度,哪怕晚上睡在地板上也不会觉得冷了。”据道里区供热办主任刘波介绍,正阳花园小区被排查出存在弃管隐患后,哈市供热办、道里区政府马上协调附近的一家热企,并对部分小区进行了分户改造,18日,该小区与新接管的热企对接后,20日准时开栓供热。
记者从哈市供热办了解到,开栓首日,哈市开涮率达99.9%,剩余的小区将于21、22日开栓供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