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10月23日讯 近日,齐齐哈尔市连续出现“雾天”,给市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市民纷纷减少外出时间和频率,孩子、老人为了避免“雾天”对身体带来的影响,纷纷戴上了口罩,努力将影响降到最低。昨日,环境保护部官网显示,22日我市污染指数为136 ,空气质量级别为Ⅲ1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轻微污染,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这是我市连续第四天空气质量状况为轻微污染。
机动车持续增加是“罪魁祸首”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我市目前机动车保有量为46.8万辆,2011年新增6万辆,2012年新增4万辆,今年截至目前新增近4万辆。随着气温降低,大量的尾气排放更易聚集加剧污染。去年,我市通过开展机动车尾气检测资质委托,发放环保合格标志等,加强了对机动车尾气的管理。但目前看,各县区发展不平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检测站存在着只收费,不检测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机动车尾气污染。从总体上看,机动车排气污染是影响我市空气质量,造成近几日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燃煤供暖、建筑施工成最大“帮凶”
从15日开始,我市各供热公司开始集中供热,一些公司为了让热户满意,提前供热。目前,我市冬季供暖能源结构仍然以燃煤为主,北三区集中供热面积为3950万平方米,热电联产供热约占1/4,虽然我市热电联产所占供热面积比例在我省处于前列,但与燃煤供热相比,仍是“配角”。10月份为采暖期起炉集中期,污染物排放较大在所难免。同时,我市周边、城中村存在大量未实现集中供热的低矮面源污染,加剧了入冬空气质量的恶化。我市南马路卜奎大街至景新南大街段刚刚竣工,许多建筑施工仍处于紧张忙碌的收尾阶段,这也加剧了空气质量的恶化。此外,我市城区内仍存在焚烧落叶等现象。
“逆温”、“静风”导致空气流通慢
机动车增加、燃煤供暖、建筑施工等虽是“雾天”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但是如果没有“逆温”、“静风”等气象客观因素存在,我市也不会连续四日轻度污染。
市民不难发现,近期我市气温降幅较大、风力较小。气候骤冷形成的“逆温”、“静风”等气象条件是造成我市连续四天处于轻度污染的客观因素。气温骤降导致高空中大气温度高于地面空气温度,热力对流减弱甚至消失,大气状况变得“稳定”,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受到抑制,形成了所谓的“逆温”现象。近日,我市城区内风速小,易形成“静风”现象,抑制了污染物在水平方向的交换流通能力。“逆温”、“静风”两者效应相叠加,极大地削弱了城市大气自净能力,使得地面污染物浓度累积升高,形成叠加污染物排放高峰。
市民应对“雾天”最好方法减少外出
在近四天里,市民随处都可以看到,建筑物、汽车等上面布满了一层“细灰面”,这些“细灰面”对呼吸道、肺部影响较大。
记者从我市多家医院了解到,呼吸道、气管炎等患者有所增加。专家建议广大市民要尽量减少外出。如果不得不出门时,最好戴上口罩。戴口罩对于过敏性哮喘的人来说更重要,口罩可以防止一些尘螨等过敏源进入鼻腔,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老人、孩子、孕妇、心脏病人、有呼吸系统疾病等对污染比较敏感的人群,最好减少外出活动,同时可以多吃些银耳、冰糖、莲子、藕片、黑木耳等食物。
记者从气象部门获悉,23日我市将有中雨或小雨,24日将有阵雨。随着连续两天降雨,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污染物将大幅度减少,届时我市天气将回归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