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边疆文化打造文化精品
着力推进文化为民惠民工程
大兴安岭呼玛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张晓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在继续大胆推进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同时,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王宪魁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抓好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领导讲话精神,着力推进文化为民惠民,以文化强县兴县,成为呼玛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
呼玛县生态环境优良,自然风光秀美,文化积淀深厚,民族风情浓郁,从旧石器时代至今,形成了古文化、红色文化、知青文化、采金文化、开发建设大兴安岭的森林文化、异域文化(俄罗斯)、管乐文化、冰雪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军营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少数民族鄂伦春文化(桦皮文化、萨满文化、狩猎文化)等多种特色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鄂伦春文化,蕴含的神奇、神秘、神韵、神采,构成了一幅灿烂迷人的民族风情画卷。近年来,我县组建的鄂伦春农民民间艺术团多次赴北京、深圳等地进行演出,场场爆满,令现场所有观众叹为观止。在山西大同举办的第八届全国民间艺术节上,我们的鄂伦春民间艺术团荣获银奖。我们所展演的原生态歌舞及民族服饰展演等民族民间文化,使大都市的人们原汁原味地领略了大兴安岭马背民族鄂伦春的风土人情,其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不仅让艺术团满载荣誉,也大大提高了边陲呼玛文化大县的知名度。由此,发挥地域独特优势、有效利用文化资源,打造精品文化品牌,建设边疆文化大县,成了全县人民的共识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是要精心打造鄂伦春民族文化,使之成功转化为具有竟争力的经济文化产品。一是要搞好鄂族文化的挖掘和整理。抓住白银纳鄂伦春民族定居六十周年这个契机,抓住我县大力开发鄂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提炼鄂族文化“富矿”,重点挖掘、整理鄂族宗教信仰、节日、生存习俗、文艺、工艺、民俗、体育竞技以及饮食等方面的文化精髓。二是要搞好鄂族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将鄂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列入政府发展规划,成立“鄂伦春民族产业发展促进会”,设立“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加大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参与宣传的力度,形成立体的、覆盖面广的、持续时间长的宣传格局。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与不同地区鄂族之间、国内各民族之间及国外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让鄂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使人们一提鄂伦春,就会想到白银纳,想到呼玛,想到大兴安岭,使鄂族文化真正成为全区的特色“名片”。三是要搞好鄂族文化的开发和利用。推动鄂族文化走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开发的道路,采取联合打造运作机制,搞好漠河、北京鄂族风情园建设,在呼玛、加区等地举办各种规模、档次的演出。高档次地设计开发鄂族手工艺制品,培养或引进高素质的营销人员,争取更多的商业化演出,把鄂族文化品牌打出去,使鄂族文化长久不衰、完整健康地传承下去。
二是要立足特色优势加快发展,让生态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一是要完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顺应旅游业发展潮流和趋势,增加界江游娱乐项目,加强鹿鼎山景区、画山景区、探江龙露营区、八十里大湾、桃园峰水库等景点设施建设,开发呼玛河漂流项目,增强樟子松母树林、抗联基地、鄂伦春民族风情的教育功能。二是要拓展生态旅游经济环带。打造黑河——呼玛——塔河——漠河水陆旅游线路,主动融入到大连、哈市、齐市扎龙、五大连池、漠河等著名的旅游环带之中。采取联合打造、逐步投入的办法,动员群众兴办家庭宾馆、庭院餐馆、民族纪念品制作等项目。要把上海知青作为旅游开发的重点对象,开辟“知青第二故乡游”路线,知青接待实现商业化运作。三是要推进生态旅游提档升级。推进重点景区、旅游线路的特色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探索景点线路开发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使旅游业成为宣传资源优势、提升外界名气、拉动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
三是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必须紧跟时代,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把握主基调、弘扬主旋律、占领主阵地、宣传正能量,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本土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净化社会环境,努力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三个倡导”,研究制定呼玛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意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纳入理论研究创新工作,贯穿到媒体宣传中,寓于文艺作品创作中,体现到文化建设和管理中,更好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巩固和发展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大力弘扬大兴安岭精神和呼玛精神,继续抓好“感动兴安”人物和“十佳公仆”评选活动。二是要全面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我们要在全县上下扎实开展好“筑梦呼玛”主题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要办好“呼玛讲坛”,创造机会邀请省、地专家学者来我县讲座,给百姓送来“中国梦”文化大餐,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实现中国梦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目标要求,深刻认识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价值支撑和动力源泉。新闻媒体开设“筑梦大家谈”等栏目,形成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文化氛围。组织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以“惠民、富民、利民政策宣讲”和“送党课到基层”等活动载体,广泛开展“中国梦我的梦”基层宣讲活动,推动中国梦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推动中国梦入脑、入心、入行动。三是要深入开展“三优文明城镇”、“城乡清洁工程”创建活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常抓不懈,并与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讲文明、树新风”、“学模范、做模范”等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要提高文明城镇创建水平,强化对文明创建活动的检查指导,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乡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拓宽绿化、美化、亮化空间,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乡品味,巩固创建成果,大力夯实村级文明创建基础,明确奖优罚劣机制,激发创建热情。要深化文明行业创建,加强对职业责任、道德、纪律教育,规范行业行为,优化行业服务,树立行业新风。四是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革除制约文化发展体制性障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使呼玛这块风水宝地、文化厚土真正得以开发并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是要加强城乡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把公益性文化纳入财政预算,搭建文化平台,建设一批品位高雅、风格鲜明的文化基础设施,使其成为集学习、娱乐、休闲、健身与购物为一体的文化新亮点、旅游新景点、娱乐新热点。一是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鄂伦春民族博物馆,着重建设一批能够体现呼玛文化特色、代表呼玛形象和发展水平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使其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对外开放和宣传呼玛的重要窗口。二是要以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牵动,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重点打造推出如《呼玛河的孩子》那样能够弘扬时代主旋律、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市场前景的文艺作品。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电视台、广播站、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和广场文化建设,加强乡(镇)、林场和农村文化站、活动室等建设,实现文化共享。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切实保障广大群众有学习的阵地、宣传的窗口、娱乐的场所和教育的基地。
五是要面向基层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我们有必要从更深的层面审视我县所拥有的各种文化资源,用科学发展观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各乡(镇)集镇为网络带动和辐射广大农村基层的文化新格局。一是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二是要充分发挥广场文化作用,将广场文化作为提升百姓群众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平台,做到节庆有宣传、季季有主题唱响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呼玛之歌,让广场文化蔚然成风。三是要把成功举办每两年一届的“呼玛之夏”艺术节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头戏,通过举办文艺演出、文化展览、电影播映、体育活动、社区科普等具有传统特色的文体活动,使群众在广泛参与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和锻炼,逐步形成独具呼玛特色的群众文化。四是要以村镇文化建设推动农村群众文体活动的深入开展,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五是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以德育为首,狠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建设,开展“在阳光下健康成长”主题活动,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道德实践和学校德育工作,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开展社会文化环境“环保工程”,加快“社区书吧”、“绿色网吧”、“阳光网吧”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六是要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等基层文化阵地的作用,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和文体、科教、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全方位地为城乡人民提供丰富多彩、健康文明的文化服务。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搞好系列体育杯赛。七是要办好《呼玛河》,使其成为传播呼玛边陲文化、弘扬时代主旋、展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涌现的优秀人物、重大事件,及呼玛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平台和窗口。
六是要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立项申报,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服好务。一是要加强文化保护的安全意识和文化传承的危机意识,认真抓好现有重点文物保护、文化典籍整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二是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挖掘、传承工作,纳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拉动旅游、发展鄂乡民族经济的重要日程,制定长、中、短期工作规划,尽快建立县、乡、村三级保护体系,在人力上成立专门的工作委员会,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三是要利用鄂伦春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工作室等平台,有计划地对鄂族村民进行非遗工作和民族工艺品制作创新培训,带动鄂伦春人民自觉保护本民族特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从而繁荣鄂伦春族特色文化市场。四是要对鄂族桦皮工艺品进行立项,申请专利,成立工艺品协会,申请资金,进行规模化生产与研发。五是要确定鄂族标识物,确立鄂伦春自己的节日,如:定居节、篝火节(呼伦帕)、冬雪节(依嘛纳节),丰富鄂族文化生活内容,弘扬鄂族特色文化,真正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六是要对传承人进行保护,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带徒弟,传技艺,使他们技艺传承下来,为他们建立数据库,人才库。七是要加大对民间艺人的培训和教育,有计划、有重点的对鄂乡中小学生及年轻艺人进行民族语言、舞蹈、美术、工艺、乐器和本民族历史的教育,建设一只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文化队伍,提高鄂族文化的品位和档次,切实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推动民族精品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学习贯彻王宪魁书记的讲话精神,关键在于学以致用。实现文化为民惠民就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依托精品文化,抓好文化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着力打造文化强县和经济强县,以此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